|
新浪財經 > 評論 > 周小川超主權儲備貨幣引發熱議 > 正文
人民幣走出國門的腳步聲漸漸傳來,改革貨幣呼聲越來越強,金融危機改變國際貨幣格局,人民幣是否迎來國際化的好時機?人民幣應當守望還是此刻出發?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今日觀察》推出系列節目“貨幣變局”,今天關注“人民幣的良機”。央視經濟頻道主持人王小丫與著名財經評論員何帆、中國進出口銀行行長李若谷一同評論。
人民幣的良機
是區域化的動作,還是國際化的前奏,人民幣新動向帶來新關注,貨幣體系的新秩序怎樣衡量人民幣的分量,機遇面前,人民幣是守望還是出發?
國際特約評論員:
奈瑞·伍茲:中國處在一個有利的位置
(牛津大學國際政治經濟學教授)
中國的核心作用體現在重建和重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或其他國際組織上,溫家寶及中國領導層已經采取了非常好的立場,他們認為國際機構應該更好地代替發展中國家,而不僅僅是中國。當前這些機構最極需的是更多的資源,而目前能提供部分資源的國家要屬中國了。因此中國處在一個有利的地位,利用這個地位建立一個機構更好地代表其他國家的利益是個杰出的策略。
李若谷:人民幣走向國際是一個漸進過程
(《今日觀察》評論員)
實際上人民幣走向國際并不始于今天,大約20年前,一位美國聯盟儲備委員會理事就曾預測未來歐元和人民幣會變成國際貨幣。人民幣走向國際的動作也并非始于最近央行和周邊一些國家簽署以本幣為基礎的貨幣互換協議。5、6年之前,中國央行已經和俄羅斯、越南、尼泊爾等有關國家央行簽署了本幣結算的邊境貿易協議, 2、3年以前 CPEA建立之初已經允許香港居民持有人民幣帳戶使用人民幣,這些都說明,人民幣走向國際不僅僅是哪一個時點的機會,而是一個過程,一個不斷加強的過程。
現在周邊很多國家都開始接受人民幣,甚至把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盡管人民幣現在并不是完全可兌換貨幣,只是部分情況下可兌換。有很多國家對人民幣充滿了信心,因為人民幣在過去幾十年,即使亞洲金融危機之下一直保持了穩定,給了大家信心。中國改革開放30年,持續、快速、健康的發展使人們對中國經濟前景普遍看好,拿人民幣相當于掌握了一種資產,人民幣逐漸升值,因此它有吸引力,所以人民幣國際化不是哪個點就可以了的,這些都是人民幣走向國際化很好的基礎。
人民幣的國際化具備這些條件,但不等于說機會就真正來了。因為中國在很多方面沒有準備好,比方金融市場的深度、金融人才等還有很大的差距。 伴隨著我們人員的這個不斷成長,人力資源的不斷壯大,人民幣國際化將逐漸成熟。
何帆:人民幣應該把握機會 創造條件
(《今日觀察》評論員)
過去人民幣走出國門只是一個零星的、被動的方式,但最近除了在私人部門通過邊境貿易方式持有一部分人民幣,我們有整體推進的方案,比如中韓之間的貨幣互換,現在的時機跟過去已經不一樣。
我覺得盡管沒有準備好,但這還是一個機會。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得上。雖然有說中國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發揮的作用還遠遠不夠,但是為什么做得不夠?不是我們不努力,而是在現有的國際貨幣體系給中國施展手腳的舞臺實在太小,我們處在非常被動的情況,風險非常大。我們有將近2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這個風險不知道該怎么樣才能回避,又沒有看到非常公正、公平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或者國際中央銀行來協調,如果有問題一切都要靠自己。
所以現在實際上是逼著中國不得不去做人民幣的國際化,為什么中國現在要往前沖呢?不想往前沖不行,因為美元貶值風險很大,中國現在是一個被動的人民幣國際化。好像有一個笑話說,有一個士兵到前線去,原因就是其他的伙伴全部下退一步。人民幣國際化不像美元那樣國際化,我們目的其實很簡單,只是想自保,減少我們現在的風險。
走向國際化,人民幣的新角色,衡量國際貨幣體系的新秩序。人民幣是否迎來好的時機?
是利還是弊?
李若谷:人民幣國際化不可著急 不做唯一貨幣
(《今日觀察》評論員)
美元現在是國際貨幣,能掙美元,也能印美元。如果人民幣國際化當然會有很多好處,就是現在美元的所有好處,都可以享受到。 但它有很多風險,風險與利益并存,許多國家都來炒人民幣就不可避免地會帶來風險。而且作為國際貨幣,必須維持一個悖論:貿易逆差和順差同時存在,但這顯然不可能。這些都是人民幣走向國際不能忽視的,必須要負責任。所以現在要想走國際化道路,不可太著急,不做唯一貨幣,只是希望人民幣能夠在國際上有地位、能夠使用的穩定的、水到渠成道路。
何帆:人民幣國際化需要很好的謀篇布局
(《今日觀察》評論員)
人民幣國際化會有很多好處,至少中國的出口企業不用整天擔心美元匯率、歐元匯率會怎么變。一般來說,進口國和出口國之間應該按照出口方的貨幣定價,出口國出口產品的差異程度越大、出口的東西越復雜,越應該由出口國貨幣來計價,所以按人民幣應該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如果人民幣是國際貨幣,中國企業國際借款可以直接借人民幣,不用擔心還錢時有匯率風險,但人民幣國際化是高難度的動作。必須有非常高超的管理水平,才能真正實現人民幣的國際化。
如果人民幣真的完全國際化了,遲早要實行人民幣完全自由兌換,資本開始自由流動,也就避讓會少了現有的資本管制防火墻。我們現在之所以能夠跟外部風險隔開,就是因為有有這個風火墻,一旦拆開了,管理水平沒有跟上,就有很大的風險。所以人民幣國際化需要很好的謀篇布局。
國際特約評論員:
關志雄:人民幣國際化面臨兩難
(日本野村資本市場研究所研究員)
如果人民幣作為一個國際貨幣的話,對提高中國的金融機構、銀行、證券公司的國際競爭能力有很大幫助。這是人民幣國際化對中國最大的好處。可是又有一個兩難,打開資本賬才可以推展人民幣的國際化;可打開資本賬話,宏觀調控可能也越來越困難。基金的流動規模越來越大,會不會引發經濟金融危機,我也有點擔心。
斯蒂格利茨:讓人民幣成為儲備貨幣是錯誤的想法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
我認為對中國而言 人民幣成為儲備貨幣是錯誤的想法,一旦人民幣成為儲備貨幣,人們就要持有人民幣,這意味著中國得有貿易逆差,就會削弱總需求,會削弱本國經濟,這也是美國經濟逐漸衰落的部分原因。
李若谷:人民幣不可能走美元式的國際化道路
(《今日觀察》評論員)
現在很多國家愿意使用人民幣,也不能就此樂觀地以為已經是人民幣的天下。我們也不會認為,因為有了美元的前車之鑒,就畏縮不前,人民幣會走出去,但人民幣國際化的道路,不可能走美元式的國際化道路,要與中國自己的經濟實力和市場發展的程度相適應。我們并不是想去獲取霸權,只是希望我們的貨幣能在國際上使用,作為一種穩定調節中國經濟的手段和方法。
何帆:人民幣國際化需要更有耐心 更加務實
(《今日觀察》評論員)
美元的國際化走的是一條霸權貨幣的道路,但是人民幣國際化一定不一樣。人民幣國際化應該在現有情況之下有自己的創新,既要順應當前情況,又能規避在國際市場上的風險。貨幣國際化不只有美元一種模式,還有歐元的模式,從理論上來說,人民幣也會走著走著變成亞元中一個部分,也是有這個可能性。
一個國家貨幣像一個國家的旗幟,容易激起大家的愛國主義熱情,但在人民幣國際化上,需要的不僅僅是詩人的激情和想象力,更多還是得有外科大夫的細心和耐心,而且還得有政治家這樣務實的態度,所以人民幣國際化的道路很可能會發生很多非常有意思的創新的模式,更好地回避風險。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