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環球企業家》 王文靜 特約記者 向雨
想了解一位電腦產業大亨,最佳方式并非觀察他使用什么電腦,而是看他在開的車。
自1994年加盟華碩電腦任董事長兼CEO,很長時間里,施崇棠乘坐著一輛沃爾沃過期展示車,以此低調風格避免“暴發戶”形象;直到2005年前后,因為推崇豐田生產方式,他將座駕換成了雷克薩斯,并帶領公司管理層一起修習六西格瑪等課程;不過,2007年下半年以來, 卸下CEO之職他前所未有地對豪華車有了好奇,以至于有一次在公路上看到一輛賓利在身邊飛馳而過,他干脆尾隨了上去。
一個科技業的重量級商業人物已經開始醞釀自己的退休生活?恰恰相反,這是一個全新議題。試圖了解“為何豪華車能夠享受高昂溢價?”的施,前所未有的思考起了高端時尚品牌的塑造問題。為此,工程師出身的他甚至開始翻看時尚雜志、去意大利的奢侈品店考察。
聽上去,這種探索品牌、時尚等開放話題的工作輕松得令人羨慕。但即使放眼全球科技產業,似乎也很少有誰比此刻的施崇棠更為忙碌了。
不妨看看這樣一張時間表。2007年7月,施將其執掌多年的華碩按代工與品牌的業務分界一分為二。三個月后,施推出了一款小尺寸、超便攜電腦Eee PC。雖然當時業界便對此產品不乏爭議——有同行稱它為“廢物”,而興奮的消費者卻愿意排隊將它一搶而空——但顯然出乎所有人意料,這種不久后被命名為“上網本”(Netbook)的產品不僅成為了電腦業最新的增長引擎,還迫使微軟、英特爾和戴爾們改寫游戲規則。更極端的想法是,終有一天,上網本將反噬整個筆記本產業。這讓華碩成為了1982年推出在當時極度便攜且具備網絡功能的Tandy TRS-80電腦的日本京瓷公司以來,首家大面積顛覆科技業的亞洲公司。
是時候享受來自全球的叫好聲了?絕非如此,Eee PC對于華碩而言無異于一把雙刃劍。積極一面是,施崇棠獲得了絕佳機會展開其數字家庭的戰略規劃(名字不難猜測:Eee Home),但另一方面,華碩前所未有的面對著全行業的挑戰,一場被稱為“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消耗戰—— 一個顛覆者悖論。
于是有了這樣富有戲劇性的時刻:2009年1月拉斯維加斯的消費電子展(CES)上,當施崇棠和盤托出自己數字家庭系列的最新產品,如將整臺電腦融入一部鍵盤內的Eee Keyboard,他獲得了一片喝彩之聲。但走出鎂光燈,他卻需要和公司高層探討公司業績失措的深層原因及應對之策直到夜里四點——即使在2008年結束時它已售出了逾500萬臺上網本,并躋身全球電腦產業前五位,但一些失誤也讓它最終在當年第四季度寫下了創業十九年來首個季度虧損。結論樸實卻苛刻:華碩必須將2006年以來效仿豐田而實施的“精實革命”(大陸稱為“精益生產”)推到一個新的極致。
“失敗會是人最自由的經驗,就像是把自己剝光一樣來認清自己,卻也可以徹悟出自己內在最堅強的自有意志。”這是2009年春節之前的公司尾牙上施崇棠的發言。但言猶在耳,他在春節過后還是展開了大動作:與全球最大的衛星定位設備公司Garmin合作,希望借相關技術切入智能手機市場。之所以在業績不佳時不完成盤整就逆風而動,是因為施崇棠看到諾基亞、蘋果、微軟們會戰于此,太清楚錯過這波潮流就再無機會。
一再提速的競爭與應對甚至讓一樁并不愉快的官司也只能成為插曲:2008年下半年被媒體熱炒的一名叫做黃靜的女性消費者因電腦質量問題而索賠500萬美元的官司,令華碩在大陸的品牌受損。(參見本刊2008年12月5日刊《絕不妥協》)
如此種種,讓你可將施崇棠視為科技業生存的最新模板。在某種程度上,他所處的位置是無數華人企業家所期望的:借產品創新一舉躍上全球頂級競爭舞臺。但他接下來所遭遇的煩惱也的確超乎想象:怎樣以一款開創式產品為切入點展開更為寬闊的創新戰略?如何借助特色產品撬動公司品牌?在塑造創新、品牌等軟實力時如何不讓需要錙銖必較的運營管理失控?在歐、美、亞幾大市場同時發力,怎么有效應對不同市場?
所有這些,成為了2008年春節過后,鮮少履足內地市場的施崇棠和《環球企業家》坐下來談論的話題。喜研佛學的施言辭溫和,毫不缺乏自我批評的胸襟,他喜歡說華碩是一家“忙于救火的二流公司”,而“一流公司總能把事情想透徹,一次就做對”,他或許也稱得上所有重量級企業家最不吝惜稱贊其他公司者,除了對豐田贊譽有加,他也坦然承認希望學習喬布斯“每次產品發布會都有曠世巨作”的方法。但另一方面,談到他所總結的未來電腦產業的規則和數字家庭戰略的路線圖,輕言細語的施難掩興奮神色。這種兼具經營上的自省與對技術的由衷熱愛的風格,不免讓人想起臺灣商界另一名傳奇人物施振榮:他們曾共事15年,即使退休之際,施振榮也仍表示施崇棠是“最有潛力接班的人選之一”。轉眼間,施崇棠也已到了規劃自己退休的年紀。
“我們不能有任何借口”,施崇棠說,“從長遠的意義上,我希望2009年,我們可以從逆境中把讓企業變精實的革命完成。關于精實革命,我一直在講,但這次大家的感受應該會更深。”
其興也勃
“想想上網本是由華碩首先做出來的,真是件瘋狂的事”,戴爾全球消費業務銷售和營銷副總裁邁克爾·戴德邁(Micheal Tatelman)對《環球企業家》說。
類似觀點,在電腦產業并不罕見:沒有人愿意相信,偏居臺灣、此前并不以產品創新著稱的華碩會稱為上網本這一電腦業拐點的引爆者。
幾乎可以確定,如果沒有華碩,上網本仍然是個必然誕生的產品——電腦產業從來不缺乏對于“更小的電腦”的探求。每隔一段時期,都會有一款簡陋且較當時規格小得多的電腦誕生,并逐漸生根發芽:比如大型機時代的單片機、個人電腦成熟之初的膝上電腦,以及筆記本方興未艾時的掌上電腦。至少在過去十年里,不乏有公司和個人尋找介乎于筆記本和掌上電腦之間的那個微妙平衡,如惠普公司的Jornada、索尼的PictureBook、加拿大公司Psion的Netbook(沒錯,最早的“上網本”之名就來自于此),一直到近年間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尼古拉斯·尼葛洛龐帝為發展中國家的兒童開發的廉價筆記本OLPC。
那么,為何這臨門一腳最終由華碩踢出?
至少事后看來,它恰好站在那個變革式創新的位置上。一方面,雖然過去幾年間成長性不俗,但華碩仍算得上筆記本業務的后進入者,這就讓它比戴爾、惠普和聯想們更有勇氣顛覆這個行業的既有規則。另一方面,華碩擁有著一條相當長而結實的學習曲線:它從1989年創立時就專門研發針對英特爾芯片的主板,十年間成為全球最大電腦主板廠商,由此成為全世界與英特爾交道最多者。這給了華碩對于整個行業發展路徑的獨特理解,比如“奔騰4”處理器還在實驗室中時,施崇棠就斷定其結構存在較大散熱問題而不看好該款產品。而近年中,施有著另一個判斷:摩爾定律在過去四年遭遇天花板,至少用戶體驗上已經沒有明顯改善。
一方面有改變的理由,一方面歷史包袱并不算沉重,施崇棠并不算困難就進行了一次反向思考:2006年10月開始,他開始策劃一臺“夠用就好”的電腦。
所謂“夠用就好”,并非將機器上不必要的零件拆卸掉那么簡單。在科技業的一個常識是:太多公司知道怎么把大量功能裝在一起,但能夠小心翼翼摘選出真正對用戶有價值的功能并加以強化,絕非“做減法”三個字所能涵括。
夠用的標準是什么?夠便宜,尺寸不要太大,但屏幕不要太小,擁有全尺寸鍵盤,分量夠輕,啟動夠快,網絡應用沒有折扣,電池續航能力盡可能長——將這一起平衡好并不容易,用華碩副董事長曾鏘聲的話說:“一再挑戰極限”。
比如,為降低成本和售價,華碩并未選擇應用廣泛的Windows系統,而是Linux平臺,但如何讓以前只有程序員們使用的Linux可以被大眾接受?
唯一的答案是從體驗上讓大家感覺它用起來并不麻煩。而獲得這一感覺的起點,就是開機速度。因此華碩決策者一開始就對研發人員提出要求,Eee PC要在十秒內完成開機運行——在今天的硬件環境和軟件體系下,幾乎是個不可能的任務。但華碩CEO沈振來強調:“我們不希望用戶感覺到Eee PC是一臺計算機,要當成是生活用品的前提是:開機不能等上三分鐘。”于是,硬件設計師只得一再修改規格,將Eee PC的開機時間縮短到20秒內。
同時華碩自己重新開發用戶界面和功能設計。為此,它讓臺灣、美國、歐洲三地的團隊,每天三班接力研發。“這是一個日不落的流程”,華碩機構與工業設計中心資深設計師曾文杰說,要把一般計算機完整功能操作,盡全力塞進這么簡單的機器里。在長達一年的開發實踐中,華碩邀請了上千名并不熟悉電腦的消費者收取試用反饋,并做出針對性的修改。
但也需要做加法。比如電池,原本規劃兩顆鋰電池的空間,硬是塞進了四顆,讓電池續航力,由兩個小時出頭,提升一倍到四個小時半。“關鍵是,擠進的電池沒有增加重量與空間,更沒有破壞外觀質感”,華碩研發總部資深設計師柯連田頗為驕傲的強調,但在任務下達之初,“我們當時一聽,都差點要掉眼淚!”沈振來不只對電池很在意,還要求散熱結構要維持跟人體體溫相同,以及五秒內必須完成的系統恢復機制,沒一個不是嚴苛考驗。
事實上,在“生活用品”的定調下,沈振來也曾疑問:要不要拿掉鍵盤,只要用觸控面板輸入?要不要像iPhone一樣,加上動感加速器,當把屏幕直立起來時,文檔也會跟著轉,以電子書形式方便閱讀?
最后,這些想法都舍棄了,施崇棠決定用“有點先進、又不會太先進”的想法,挑戰消費者的接受度。這同時證明華碩確實不是用設計筆記本電腦的邏輯來開發Eee PC。
當2007年10月16日,Eee PC在臺灣發售,它迎來的是商店門口排上百人長隊待購的罕見場面:開賣十分鐘內就被一搶而空。
為什么Eee PC沒有成為另一臺Jornada或PictureBook?根本而言,它誕生的時機再合適不過了。對于絕大多數電腦用戶而言,他們需要的不過是瀏覽網頁、收發郵件、即時通訊⋯⋯而非性能強大的硬件,以及專業化程度極高的軟件。而Eee PC能滿足80%的需求,售價卻只有300美元,比普通筆記本至少便宜一半。
需要指出,在此過程中,價格是個微妙的指標:Eee PC的成功之處正在于,它成功將自己指向了“中高端用戶的第二臺電腦”這個區間,而非“低端用戶的第一臺電腦”。正因此,歐洲成為了接納Eee PC及隨后而來的各種上網本的最大市場。
一個全新的市場由此被切分了出來。14個月里,華碩售出了數量驚人的500萬臺Eee PC,其中有近一半來自歐洲市場。據統計,到2008年底,上網本的發貨量已占到全球筆記本發貨量的7%,而IDC更是預言2009年上網本會增長260%。格外驚人的是,它實實在在的影響了微軟和英特爾這樣以往書寫行業規則的玩家。因為上網本增速驚人,微軟不僅沒有按期終止Windows XP的銷售,還以15美元,即不足以往售價1/4的價格對上網本授權Windows XP。而英特爾則借此一夜間捧紅了凌動處理器(Atom),發貨數以百萬計。唯一的問題是,和微軟銷售Windows XP一樣,每顆凌動處理器的利潤只有常規筆記本高速芯片利潤的很小一部分。
作為新的“萬有引力”的發明者,施崇棠登上了《福布斯》、《商業周刊》等美國主流媒體。一時間,此前聲名不彰的華碩仿佛電腦業在蘋果之外最富創造力的公司。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