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遠來講,依靠出口來維持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違背經濟常理。中國經濟已經成長為世界第三大經濟實體,已然長大的健壯青年,怎還能依靠別人的攙扶?
美國國家經濟研究局2008年底宣布,美國自2007年底已然步入經濟衰退。
由于次級貸款違約風暴導致全面的華爾街金融危機,從而引起美國實體經濟大幅下滑,很多經濟學家將此次經濟危機歸罪于住宅貸款證券化這一新穎的金融創新工具。然而古人尚且明曉頭疼不能僅僅醫頭的道理,我們當然能夠看清,美國此次的金融經濟危機是信貸市場在極度膨脹后,信用鏈條迅速萎縮,從而沖擊實體經濟的“教科書式”經濟危機。從危機的根源而言,此次經濟危機和20世紀30年代的資本主義經濟大蕭條可以相提并論——兩者同是信貸危機。但是從危機可能產生的破壞程度來講,在目前對宏觀經濟的管理能力下,類似大蕭條程度的經濟衰退是不大可能重現的。
美國經濟高度依賴發達的信貸市場:企業通過借貸保持正常運轉,家庭通過信貸透支消費。為了應對2001年的經濟衰退,以格林斯潘為主席的美國聯邦儲備局維持了近三年極低的聯邦貸款利率,滋生了大量的流動性資金,吹起了頗為壯觀的股票市場、債券市場、房地產市場、商品市場,甚至古玩市場的“五彩”泡沫。既然是泡沫,終歸要破滅。資本市場泡沫的迅速破滅,直接導致銀行資產負債表的急劇惡化和彼此間的擠兌狂潮,規模如此巨大,使得華爾街聲名遠揚的幾大投資銀行在不到一年內相繼土崩瓦解。而信用鏈條的崩裂導致信貸規模的急劇萎縮,直接影響了企業的正常運轉,以及家庭的消費能力。
為什么如此規模的金融危機卻不可能重現大蕭條程度的經濟衰退呢?現美聯儲主席本·伯南克以研究大蕭條在經濟學界著稱,在上任伊始,他經常被人貫以“直升機本”的別名。這個別名源于伯南克在一次演講中引用了著名經濟學家米爾頓·弗里德曼的名言,認為在現代經濟只要通過直升飛機丟錢幣,便可以防止通貨緊縮和衰退演變為蕭條。伯南克自然通曉其理——防止危機深入的有效手段是提供大規模的流動資金,他毫不猶豫的通過購買國債甚至直接購買抵押貸款債券等方式增加貨幣投放量,美聯儲的近期數據表明,美國的總體信用規模甚至已經開始出現回升。
此次美國經濟危機將持續多久?前美聯儲研究員、現魯塞爾投資公司的杜克博士依據他的最新經濟計量模型,早些時候準確預測了此次經濟危機開始的時間,現在,他的模型進一步預測美國經濟在2009年上半年將繼續深化,并在夏天跌到谷底,繼而開始恢復,但就業情況要待2010年第一季度末才能出現好轉。可見,美國的完全恢復恐怕要等到明年初。
眾所周知,過去的十幾年以來,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過分依賴對美的出口需求,此時面對來勢洶洶的經濟危機,我們經濟增長的外部引擎局部熄了火,似乎危機重重,目前很多出口企業已經感受到陣痛。
但更為令人憂慮的是,失去高速的經濟增長,就意味著勞動力市場惡化,這更可能引發其它的社會問題。一直以來,我們認為8%的經濟增長率足夠吸納每年新增加的勞動力,但是這么多年來我國資本密集型產業的發展,已導致經濟增長對勞動力吸納能力的下降——據世界銀行推算,目前中國大概需要年9.5%的增長率方能吸納每年新增的勞動力。面對失去工作的人們,刺激消費的吶喊將顯得多么的無力。與此同時,美國跨國公司的外資在緊急撤退中國市場,以返回美國填補母公司的資金漏洞,這對已經下挫的中國資本市場無疑又雪上加霜,而資產價格的縮水必將影響國內的消費需求。
相關專題: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