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陳正偉
由美國的次貸危機引起的世界性金融危機正在影響著各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對于中國的經濟發展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影響我國出口企業的發展;第二,引起我國的通貨膨脹使得經濟增長速度放慢;第三,加大了我國的匯率風險和資本市場風險。可見,世界金融危機給中國經濟帶來的損失是顯著的、但是有限的。
在看到金融危機帶來的挑戰的同時,也應該看到金融危機給我們帶來的機遇。主要表現為;其一,金融危機可以緩解我國通貨膨脹壓力。其二,對中國一些金融機構和企業來說帶來了新的投資機會。其三,對中國國民經濟結構調整和企業競爭力的提高是有利的。看到它給我們帶來的新的發展契機,積極尋求適合本地區,本單位的發展途徑。
在經濟全球化的當今社會,不受世界金融危機影響的國家幾乎沒有。 根據中國社會經濟的實際情況,我們認為,中國所面臨的狀況是最樂觀的,也是最安定人心的。金融危機對于中國經濟的影響是十分有限的,恰恰在這樣的狀態下中國經濟應該主動出擊,尋求更加有利的發展空間。主要表現為:
開發國內市場
為中國經濟發展提供保障
中國市場由于人口眾多,獨立自主的精神使得中國的經濟獨立性較強,空間龐大。
中國按照人均計算的消費、GDP和儲蓄水平都比較低,發展空間非常大。在人口眾多的乘積下,人均水平提高一點點都會帶來極大的經濟發展空間。同時,中國的公民在消費中具有比較強的剛性;中國商品消費市場具有比較明顯的國產性。因此,中國經濟是處于低水平下的大市場條件,長期的獨立自主精神感動下形成的經濟獨立性相當強,受國外經濟影響程度非常有限。特別是龐大的中國農村市場,存在很大的發展空間,做好農村市場這篇文章對于中國經濟發展意義重大。
我國的市場從整體上看是短缺的,只是結構上存在一定的失衡。
鑒于中國是一個龐大的發展中國家形成的市場,消費欲望比較強,通常的表現都是需求大于供給,某些產品的供大于求一般都是結構影響帶來的。長期的儲蓄增加和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的穩定增長充分反映了中國市場的整體市場需求大于供給和部分商品結構失衡的狀態。因此,中國應該提倡產品生產的市場調查論證,開發市場盲點,從市場需求結構上下功夫。市場實踐表明,中國市場的產品適銷對路是生產者的第一導向。
中國的國民財產還不是很豐富,增長空間大。
由于中國及中國人民在近100年來受到的各種侵略及其內部矛盾沖突帶來的財產損失和資本損失比較嚴重。造成中國及其人民的國民財富普遍較低,人們增加財富的欲望非常強烈,空間很大。因此,中國非常具有條件進行經濟發展的要素有機組合,使得資本、技術再與豐富的勞動力進行衍生,不斷增加國民財產,是有基礎的,這將能夠充分發揮中國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優勢。勞動力資源與其他資源相比較有很大的不同,他不使用將“過時作廢”,而勞動力資源又是所有資源的最重要的要素。中國探索如何運用好龐大的勞動力資源是提高中國經濟總量和質量的重要任務。
相關專題: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