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國富民窮 呼吁大規模減稅(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8日 04:07  《長江》雜志

  (《減稅是提升中國企業競爭力的現實路徑》,梅建平,8月4日《21世紀經濟報道》

  要激活個人消費能力和企業投資,第一需要政府創造一個比較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也就是說要把通貨膨脹在比較短的時間內降下來。第二政府要采取大規模的減稅政策來刺激經濟。政府要把更多的錢放在老百姓的口袋里。過去10年以來,基本上每一年的財政收入增長的速度大大超過GDP的增長速度。政府在整個國民經濟,在GDP當中所賺取的部分越來越大,對中國經濟長期發展是相當不利。要把財政收入與GDP的平衡增長作為一項重要國策定下來,限制財政收入的超高速增長。

  (《減稅是提升中國企業競爭力的現實路徑》,梅建平,8月4日《21世紀經濟報道》

  日本在1973年、1974年面臨的一個挑戰,就是由于大量外貿的順差,使得日元在很短時間大幅升值,日本企業實際上也是面臨巨大的壓力。美國的很多企業,在1979年、1980年的時候,如果向銀行借錢,需要承擔20%的利息,它們怎么能夠生存?

  如果政府不給企業一些資源,通過減稅把錢放回到企業的口袋里面,讓他們做產業升級換代、建立銷售渠道,創立名牌是很難實現的。不僅僅是中小企業,大企業也是一樣,同樣面臨更新換代、產業升級、創造品牌,建立世界性的銷售渠道這樣的挑戰。減稅是使企業提升長期國際競爭力的一種現實路徑。我們不能永遠只做勞動密集的鞋子、襪子、打火機。

  (《減稅是提升中國企業競爭力的現實路徑》,梅建平,8月4日《21世紀經濟報道》

  首先,最重要的應該是降低企業營業稅稅率。中國企業的稅負高的離譜,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不管企業賺錢不賺錢,只要有銷售收入就要納稅。稅收應該考慮刺激企業的發展。因為企業是國民經濟發展最根本的源泉和動力。目前可以考慮大幅度的調低營業稅稅率,即使減半也可以考慮。

  另外,我認為所得稅稅率還是比較高。25%的企業所得稅是不是可以考慮降到20%?個人所得稅也應該考慮下降,我認為起征點可以提高,這樣可以減輕中低收入階層的稅負負擔。為了鼓勵投資,我認為45%的最高收入稅率也應該考慮降下來。

  (《減稅是提升中國企業競爭力的現實路徑》,梅建平,8月4日《21世紀經濟報道》

  稅制改革與經濟發展

  拿征稅作為經濟調控、不強調征稅后對老百姓的服務回報,那都是對私人財產的攝取。

  過去這么多年中國改革的重心都放在了經濟領域,沒有在根本政治制度上進行實質性改革,我認為目前中國最需要改革的領域之一是:政府部門增加稅種和稅率的權力沒有受到實質性約束,應該改革為只有全國人大才有推出新稅種和提高稅率的權力,征稅權至少也要放回到人大常委會的層面,而不是像現在這樣中央和地方的行政部門都有這個權力。這樣帶來的必然結果就是行政部門層出不窮推出新稅、新費,去年財政稅收增加了31%,今年可能更多,這樣下去對于企業還怎么去談激勵?如果有一天每賺一元錢就有五角錢上繳給國家的話,企業還怎么活?而且在個人層面上還有這么高的個人所得稅,這樣大家都在為抽象的“國家”干活。

  只有在老百姓從稅賦中得到相配的政府服務回報時,那種稅賦才是合理合法的。拿征稅作為經濟調控、不強調征稅后對老百姓的服務回報,那都是對私人財產的攝取。這即是為什么必須由人民代表組成的立法機構掌握征稅權。

  (《面對經濟難題,應為居民和企業減稅、退稅》,陳志武,7月14日《新京報》)

  財政政策方面,要一視同仁地給各個行業減稅,包括給老百姓減稅。

  在貨幣政策方面,讓利率水平和通脹持平,或者高過通脹,調整為正利率。不應當通過行政手段控制總貸款額,應當通過利率手段控制信貸,一致性地限制和約束企業的貸款行為,對國企和民企一視同仁,以此來控制信貸總量。

  很多人對“二次分配”有一種盲目的信任,當然經濟學教科書上都會說稅收是二次分配和轉移支付的工具。但是我們必須知道這是有一個基本前提假設的,那就是政府花錢的過程、預算的過程應該是公開透明的,是有實質民主監督問責的,這樣才有制度基礎。

  但是現在中國對預算沒有實質民主監督,也沒有媒體參與的廣泛公開討論。脫離健全的公共財政監督制度,單純談“二次分配”就沒有意義,就只能是一種夢想。

  (《面對經濟難題,應為居民和企業減稅、退稅》,陳志武7月14日《新京報》)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Powered By Google

網友評論 更多評論

登錄名: 密碼: 匿名發表
flash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