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高儲蓄、高投資的基本經濟格局短期難以改變,公共財政必須起到相應的對沖和平衡作用,中央公共財政必須由現金流平衡轉向資產負債表平衡,大量負債不僅必要而且合理。基于此,4萬億財政刺激方案應主要由中央增發國債來埋單,這不僅可以提高計劃的執行效率,更能避免地方政府因財政緊張所帶來的不顧經濟規律辦事的后果。同時,財政開支不應與民爭利,要堅持民生型、福利型、消費型、促進社會和諧的原則。
全球金融風暴來勢洶洶,中國經濟日益受到波及。在這一關鍵時刻,中央政府果斷提出了4萬億元的財政刺激計劃,全世界為之拍手稱好。筆者行文之時,各級地方政府正在不遺余力地貫徹落實,各種跡象表明,這一財政刺激計劃很可能大幅超額完成。但是在總體形勢樂觀的情況下,我們必須思考一個這樣的問題:公共財政,尤其是中央公共財政的理念,是否需要一個根本性的轉型?
筆者認為,現階段中國的公共財政應該從傳統的“綜合平衡”,即每年或者若干年的總支出與總收入平衡的理念,轉變為資產負債表管理的新思維;從以擴大財政收入維系財政收支平衡為目標,轉到以全面支持國民經濟長期建康、快速發展為核心。
基于這樣的理念,現階段的中央公共財政應該也必須轉向大量負債,這不僅是應對金融風暴沖擊的必要措施,也是幫助中國實現經濟結構轉型、落實科學發展觀、奠定中國經濟長期穩定發展基石的舉措。
根據這一分析,筆者建議,4萬億財政刺激方案主要由中央財政埋單,其中2萬億元以上通過中央增發國債來支持,如此可以大大提高財政刺激計劃的執行效率,也可以避免地方政府雖財政緊張又急于貫徹中央精神所帶來的不顧經濟規律辦事的后果。
中國經濟的基本問題:
消費過低,出口、投資過高
中國經濟所面臨的基本問題遠比當前所面臨的金融風暴的沖擊更為深刻、更為根本,那就是中國經濟的消費比重過低而對外依存度和投資依存度過高,其原因可以歸結為兩條。
第一是體制問題,對此中國經濟學界以及政策制定者之間都沒有太大的分歧。要解決這一問題,就需要繼續深化改革,落實科學發展觀,完善市場經濟作為資源配置的基礎性體制,包括提高資源價格和資源費稅,促進節能減排,減少投資。在這個問題上,共識是有的,問題在于如何落實。
第二是經濟發展階段性的基本規律。對此,中國經濟學界、政策界在認識上似乎還不夠統一和深刻,甚至還沒有完全意識到。中國經濟目前正處于發展的早期到中期,也就是購買力平價人均GDP為2000-6000美元之間的階段。在中國這樣的一個社會里,這一階段必然會出現一個儲蓄率高、消費率低、投資力度高從而很自然地依賴于外部市場的格局,這是所有東亞國家都經歷過的發展階段。這個發展格局并不能完全歸咎于“粗放型”經濟發展方式,也跟中國的人口結構、社會結構和文化習俗等密切相關。從人口結構來看,中國人口結構非常年輕,大量的人口正在為自己的養老、醫療等進行儲蓄。就算國家以最大的力度推進社會保障、醫療保險,恐怕也不能完全解除老百姓和年輕人為自己的未來消費以及子女的教育等進行儲蓄的動機,這是社會發展的基本格局,各種政策和體制難以打破這種格局。
從文化角度上講,中國百姓注重教育、勤儉樸素,由此導致的高儲蓄率是儒家文化的基本特征,也是中華文化的美德。這是在儒家文化圈中的其他東亞經濟體如日本、韓國、新加坡、中國臺灣和香港等都面臨的問題,不是某一個體制或政策所能完全逆轉的。
從發展格局上看,由于中國的工業化速度遠遠超過了城市化速度,大量農民進城的速度趕不上資本轉移的速度,因此,盡管農民工的工資最近上升得很快,但在GDP中的比重還是遠遠低于穩態經濟發展中應有的比重(詳見本專欄2007年9月文章《重視GDP中勞動收入比重的下降》)。
城市化速度低于工業化發展的現象也是一個長期的發展階段的問題,在短期內難以在政策上和體制上加以扭轉,盡管這方面的政策和制度改革也應該大力推進。如果中國當前經濟增長轉型的格局不能完全由體制問題或者說“粗放型”發展的格局來解釋,那應該如何應對呢?
轉型期公共財政
必須發揮對沖和平衡作用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自然可以得到這樣的結論:在中國當前乃至未來若干年的發展過程中,盡管相關的體制改革和配套政策會大量推出,但低儲蓄、高投資的基本格局將會持續。既然如此,公共財政就應該起到相應的對沖和平衡作用。
公共財政就是政府收入與支出的基本政策取向,在轉型時期,公共財政必須起到扶持經濟轉型的特殊作用。百姓的消費率低,那么政府就應該領頭來推進公共性消費;百姓的支出低,政府就應該采取擴大支出的政策,從而引導社會的支出。這樣才能引導整個國民經濟不至于過度依賴外部經濟,因為依賴外部經濟的格局是難以為繼的,它必然會在更廣的范圍和更長的時間內影響中國經濟的長遠發展,帶來影響深遠的國際摩擦和國際矛盾。
目前,中國的最終消費占GDP的比重不到一半,僅為48.5%。在這種情況下,政府應該出面,比如說,每年拿出占GDP的3-4%的赤字來降低對外依存度。如果國內的居民消費率通過各項改革措施能在現有的基礎上提高3-5個百分點,而政府通過財政赤字和政府消費的方法又進一步提升消費率3-5個百分點,那么,中國經濟的對外依賴問題也將基本解決,而且,屆時中國的國內消費率會上升到60%左右。
這樣的經濟格局如果能維系若干年,對外將會減少國際摩擦,提升中國的國際地位,在國際上為中國爭取主動;對內來看,如果這些政府消費方向合適,是以解決民生問題、緩解社會矛盾為主,也會反過來促進社會穩定,從而有利于進一步改革措施的推出;如果這些社會開支中有一部分面對節能環保,也會促進百姓的環境消費,如清潔的水和干凈的空氣,從而為一個能源高效、環境友好的中國經濟奠定基礎。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