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評論 > 中國行動應對經濟下滑風險 > 正文
關于流動性的注入。中國連續多年的國際收支雙順差,在銀 行間積累了巨額的流動性,在外匯流入形勢不確定的時候多用 公開市場工具釋放流動性更能夠穩定市場預期。現在社會上有很高的呼聲說,中國下調存款準備金率有很大的空間,他們都預計中國要下調幾次存款準備金率。我認為,外匯資金的流入如果 還是那么猛的話,就沒有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的空間;如果外匯資金流入減少了,而且央行票據余額在大幅度下降的話,中國才有存款準備金率下降的余地。因為中國的存款準備金率制度和美國是不一樣的,中國的存款準備金率是付息的,而且是付1.89% 的利率,完全可以覆蓋銀行存款利息的成本。近兩年央行用提高 存款準備金率和央行票據對沖了巨額的銀行間流動性。當我們釋放流動性的時候,最好的辦法是什么?應該是先釋放央行票據,后下降存款準備金率。為什么呢?先下降存款準備金率,釋放 出來的流動性如果商業銀行不貸款,它的利差損失小于通過減少 央行票據發行帶來的損失。最近央行票據的利率一路下行,這是 因為由于對經濟前景預期不太樂觀,商業銀行現在已經開始惜貸, 即使有多余流動性也不愿意多放貸款了。現在央行票據是3.5%以上的利率,法定存款準備金率是1.89%的利率,減少央行票據的 發行會減少商業銀行多盈利的機會,可以加大商業銀行向社會投放貸款的動力。如果外匯占款流入量減少,中央銀行要往外吐頭寸的時候,應該先減少央行票據發行,而不應該先減少法定存款準備金率。
中央銀行用央行票據還是用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來收放流動性,對社會來說直接影響不大。直接影響大的是貨幣供應量,是銀行的貸款,所以社會上不必對存款準備金率的變動作過多的反應。但我們的教科書從來都說存款準備金率是一劑猛藥,大家 都認為存款準備金率的變動是一個貨幣政策抽緊或放松的非常 重要的信號。在目前國際國內復雜的形勢下,中國既存在通貨膨脹的壓力,又有價格下行的可能性,在面臨不確定性時還是信號少用為好。現在中國經濟的發展還是平穩的,因而我們現在沒有一種迫切性來做各種各樣的動作,中央銀行做的動作越多反而容易給市場造成恐慌,因而我主張貨幣政策以穩定為宜。連續兩 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已經向社會明確地釋放了中央銀行改變 貨幣政策的信號了。
對利率工具的運用。我認為中國尚不存在不顧存款負利率 的現實降息的緊迫性。中國現在還是負利率,什么情況下才會 不顧負利率的狀況而降低利率呢?西方國家現在就是這樣的。 美國的通貨膨脹率是5%左右,法國是4%左右,西歐國家普遍在3%左右,美聯儲為了救現在的金融危機,連續下調利率,聯 邦基金利率已經下調到1%了。但是實際上市場的利率并沒有完 全按照這個去走,現在倫敦同業拆借利率(LIBOR)還是高于 2.5%以上的。美聯儲現在采取了一個在通貨膨脹壓力下被迫調 低利率的違背常規的做法,它是在救金融危機,在救金融體系。中國還沒有出金融危機,中國的金融體系沒有問題。在這種情況 下,我們是不是要堅持負利率政策呢?我覺得負利率政策對抑制通貨膨脹和對經濟的發展都是不利的。對比中國的利率走勢 與通貨膨脹率走勢(見圖1),在1996年以前,中國是實行保值 貼補的,CPI高于一年期存款利率的,但是加上保值貼補保持正 利率。2003年以后,中國保持負利率,很多的經濟學家批評中 央銀行,說負利率會鼓勵投資過熱,但是當時沒有辦法,因為當 時美國實行低利率政策,如果中國把利率抬高,會有更多的錢進 來既套匯又套利,由于這個原因不得已維持了負利率的狀況。到 現在,一年期的存款利率經三次降息后降到了3.6%,通貨膨脹率現在是7%左右,估計到年末可能是6%左右,仍維持負利率。 當然,不排除中國由于經濟周期和世界經濟危機的疊加而出現 通貨緊縮的可能性,但是到那個時候,我們再降利率也并不是 太晚的事。現在多次降息,給大家的感受可能是認為中國的中 央銀行和西方的中央銀行的措施是同步的,我們的問題和西方 是同樣嚴重的。我認為,在中國的經濟既有通脹壓力又有通縮 壓力的情況下,在前景不太明朗的情況下,一動不如一靜,現 在政策穩定是好的。而且貨幣政策從來都是中性的,解決經濟 問題不要過多地依賴貨幣政策,貨幣政策的信號釋放足夠了, 應該更多出財政政策和經濟政策。最近國務院已經出臺10條經 濟方面的政策,出了這么多政策,應該穩定政策,著力抓政策 的落實是更加重要的。
關于匯率問題。我認為應該對人民幣匯率有信心。中國有1.9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并社會穩定,中國是當前國際上少有 的經濟增長平穩的國家之一,我們應該相信,除去一些國際資 本需要回國救火外,逐利的資本不會大幅度撤離中國,除非它 們有更好的投資機會。8月、9月份我國的外匯儲備增長額已經低于外貿順差加外資流入了,確實是有資本流出的現象,但我 個人認為,這還是救火的資金撤離了。真是說中國會面臨著大 量資金撤離,現在還沒有這種跡象。因此,人民幣的匯率是穩 定的,升值的壓力在減少,貶值的壓力也不大,中國的企業對此應該是有信心的。
應該對資本市場有信心。中國資本市場目前的信心比較差 了,這一方面是因為大家對經濟的發展有一定的擔心,但也對中 國的金融政策看不太準,不知道最后的影響是什么。所以說,穩 定的宏觀金融政策可能更好。
上市公司的股票全流通,是資本市場發現企業價值的基礎, 大小非解禁早已經是公告過的市場規則,這本來應該是股票估值的因素之一,上市公司當中許多公司是國有控股公司,它們減持的欲望并不如市場擔心的那樣強烈,國家在采取諸多措施讓 上市公司理性減持,我認為市場不宜對大小非問題過分敏感,應該更多地關注企業的內在價值。現在很多人說一定要讓政府對大小非有個說法,好像這樣信心才可以起來。要政府給什么說法?難道再不讓這些股票流通?那股權分置改革不就白搞了? 現在應該用市場的方法來決定股票價值。
現在很多人怕股價跌得過低了,不希望再有新股上市了。 其實,如果再沒有好的企業不斷上市,中國的資本市場將是一潭死水,這不利于實體經濟的調整和發展,最終受傷害的將是資本市場。要相信中國的經濟發展還是比較平穩的,中國的企業可以保持平穩發展態勢,盡管上市公司的股價下跌了,但未 來還是有很好成長空間的。只要對這個有信心,就應該對資本 市場有信心。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