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評論 > 新浪財經管理專欄_沃頓 > 正文
隨著全球金融危機的日益深化,希望中國能夠在此次全球經濟衰退中獨善其身的美好愿望顯然已經落空。中國政府對此做出了響應,于11月9日晚出臺了大規模經濟刺激方案。官方公布的標題數字為兩年投資總額4萬億元人民幣(5860億美元),同時也標志著將近10年以來,中國第一次正式采取“積極型”財政政策。但是這個方案行之有效嗎?中國經濟前景又將如何?沃頓知識在線采訪了沃頓商學院的教授以及在華商界人士一起來深入探討這個問題。
全球金融危機最初對中國的直接影響并不顯著,因為中國的銀行受次貸危機影響甚微。但是,隨著金融危機的日益深化,美國消費者的需求下降使得中國的出口大幅減少,希望中國能夠在此次全球經濟衰退中獨善其身的美好愿望顯然已經落空。今年前三季度,中國的經濟增速回落至9.9% - 自2003年以來首次降至個位數。
“鑒于中國的凈出口額占到國內生產總值的20%、出口加上進口額占到國內生產總值的70%強,”因此中國顯然不會對目前的全球金融危機有‘免疫力’,”沃頓商學院營銷學教授張忠(John Zhang)說道,“中國經濟的回落部分反映出這種影響。”
近年以來,人民幣升值、成本上漲和更加嚴格執行安全標準等多重壓力已經使得中國的出口企業遭受沉重打擊,而當前的金融危機更是雪上加霜。紡織業、制鞋業及玩具業面臨大規模工廠倒閉,今年,中國有半數玩具廠的車間已經停工。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目前的預計,中國經濟的增速將從去年的11.9%減至2008年的9.7%,并將于2009年進一步減至8.5%。
中國政府對此做出了響應,于11月9日晚出臺了大規模經濟刺激方案。官方公布的標題數字為兩年投資總額4萬億元人民幣(5860億美元)- 甚至超過了中國針對亞洲金融危機采取的強勁措施的規模。這標志著將近10年以來,中國第一次正式采取“積極型”財政政策。
經濟刺激方案的涉及領域包括交通和其它基建項目、醫療保健、教育、低收入人群安居工程、環保及推動技術創新的計劃等。此外,政府還將放松信貸政策并計劃實施增值稅改革,減輕企業負擔約人民幣1,200億元。
但是這項方案將行之有效嗎?中國經濟前景又將如何?我們采訪了沃頓商學院的教授以及在華商界人士的各種觀點。雖然部分人士盼望政府能出臺更多具體措施來拉動國內消費或支持小型企業,但是多數意見對此方案持積極態度。部分早期分析認為,刺激方案可能會帶來2%或3%的經濟增長,足以抵擋經濟硬著陸的風險。此外,受訪者指出中國經濟中的許多積極信號,并認為全球經濟危機實際上會給一些精明的中國企業帶來機會,他們可以在國外進行有價值的收購。在全球經濟下滑的壓力下,中國必須采取切實措施,將其多年的宣傳口號轉為現實:將經濟增長引擎從出口轉向國內消費。
對刺激的反應
正如往常一樣,中國中央政府出臺政策時,確切的細節不會明朗,而且在某種程度上,須依賴于各省市政府的執行情況。今年11月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將會明確更多細節。盡管如此,在華商界人士及有關國際經濟組織的領導人對此方案都初步表示贊同。
世界銀行(近期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共同提出了一項財政刺激方案)行長羅伯特·佐利克(Robert Zoellick)對此舉感到“高興”。他表示,“鑒于中國的經常項目順差和預算儲備,中國在施行財政擴張政策方面占有先機。”他指出,中國擁有2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國內債務水平低,同時在近年內保持了財政盈余。
雖然最近預測2009年中國經濟增速將從8.2%降至7.5%,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師仍對中國政府采取的“史無前例的提高信心和經濟增長的措施”大為贊賞。政策舉動給市場傳達的信號就是,政府將竭盡全力、采取一切必要手段來實現2009年的8-9%左右的計劃增長率。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王慶及其同事在11月16日的研究筆記中針對此次投入進行了說明:“如果沒有這項刺激方案,2009年將有可能出現經濟硬著陸(例如5%)。憑借這項財政方案,硬著陸的風險(即經濟增長低于7%)已經大幅減少,我們相信……如果目前的政策方案被證明仍不充分,中國政府將會增加投入。”摩根士丹利認為,中國經濟可能在未來三個季度繼續回落,到2009年年中觸底之后,隨著外部需求恢復及針對性的刺激政策開始奏效,將于2009年下半年將開始適度回暖。
“中國政府正在積極主動地、有建設性地解決國內經濟受全球經濟下滑牽連的問題,并將外部經濟危機轉變成加強國內經濟的一次機會,”沃頓商學院管理學教授拉菲爾·阿密特(Raphael Amit)說道,“我認為這是相當明智的舉動。”
盡管如此,有些觀察人士仍對刺激方案的某些方面提出質疑。首先,觀察家指出實際的新開支并不會象最初出現的數字那么大。結果顯示,經濟刺激計劃的部分要素已經包含在預算計劃內。此外,其中多數融資將通過銀行貸款來實現,這從技術上來講并非財政刺激。世界銀行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杜大偉先生(David Dollar)先生在世行網站上如是指出。但是他在總體上對經濟刺激方案強烈支持,他表示,“基本上,我認為這項刺激方案很好。”
位于上海的中國市場研究集團(CMR)的董事總經理雷小山(Shaun Rein)認為,基礎設施建設將為中國的農村地區帶來切實利益。他還指出,這項計劃的目的之一在于向外界表示中國正在積極采取行動。同時,他建議說政府應更多關注中國的中小型企業,因為他認為“小型企業將是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雇主和貢獻者,希望能看到更多鼓勵中國創業人士的措施。”
針對方案最普遍的批評也許來源于其對基建項目的側重。“目前的刺激方案特別側重于基建項目,這是明智的長期投資,”沃頓商學院的張忠說道。但是他與其他學者都希望看到中國在刺激消費方面有更多投入。中國的儲蓄率很高,大約占到國內生產總值的60%左右,這與較低的國內消費水平并不相稱。“消費僅占到國內生產總值的40%左右,在美國,相應的比例約為60-70%左右。”張教授說道,“因此,在刺激國內消費方面仍存在較大空間。”
沃頓商學院金融學教授弗蘭克林·艾倫(Franklin Allen)指出,在全球經濟衰退的背景下,雇員們會因為擔心失業而害怕花錢,因此他們不太愿意消費。但是,從更基本的角度來看,觀察人士認為中國消費者特別傾向于為醫療和教育存錢,這是由于中國的社會保障體制相對落后的特點造成的。“在加強社會保障體制方面增加開支,將能在長期范圍內減少預防性儲蓄,并刺激普通家庭的消費需求,”張忠說道。
部分西方評論人士對經濟刺激方案優先考慮基建項目而非刺激消費感到不滿,英國的《金融時報》將本次經濟刺激計劃描繪成一次“錯過的機會”。“這對于中國來說本是一次難逢的良機,可以將其經濟發展模式重新指向消費,并爭取擺脫對出口和投資的極大依賴。”該報11月10日的社論指出:“唉,可是本輪經濟刺激并未打算拉動公共和私人消費。它的目的卻在于,保持經濟繼續運轉,直到可以重新開始出口為止。這是不會奏效的。”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