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克鋼
回顧改革開放的歷史,人們有很多話要說,“左”的、右的觀點都有,眾說紛紜,甚至交鋒很激烈。作為伴隨著改革開放歷程成長起來的企業家,我們也在看這三十年。我們的看法,或許鮮少理論色彩,卻有實實在在的自我體會。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是企業家最喜歡的事情。總結改革開放三十年的歷程,在我看來,總體上就干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是把農民對土地的耕種權或者說是支配權還給農民。第二件大事,就是讓外國人到中國來辦廠子。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吸引外資企業或合資企業。第三件大事,就是中國人可以做買賣,自己可以辦工廠,可以當商人、當企業家。與官家企業不同的中小型企業的誕生及發展,是中國改革開放最偉大的成果之一,推動了中國經濟發展的進程,創造出中國的中產階層,其影響力起碼會延續三百年。
中小企業以其靈活的機制、強大的生命力和市場適應能力,在穩定經濟、吸納就業、出口創匯和提供社會服務等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已成為我國三十年經濟發展及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主力軍以及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
中小企業在當下的困境和倒閉潮
在轟轟烈烈地紀念改革開放三十周年之際,改革開放最重要的成果之一、中國最大的就業崗位和稅收的源泉——中小型企業竟然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倒閉潮,支撐了三十年“中國經濟奇跡”的中小企業竟然成為了犧牲的對象。
據有關部門統計,今年倒閉的企業已超過6.7萬家,而筆者認為這僅僅是冰山融塌的前奏。中小型企業何以出現倒閉潮?在宏觀背景上,從去年開始的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連鎖反應使美國出現了經濟衰退,受此影響,歐洲國家的經濟發展也開始略顯疲態;從中國的情況來說,人民幣匯率的變化、原材料價格暴漲、勞動力成本提升、緊縮政策使融資更加困難等多種因素,直接影響到我國大部分處于產業鏈低端的中小型企業的生存。這些都是原因,但背后的深層原因,是近年來愈來愈緊的對民營經濟的收壓性政策。
在過去三十年的中國,每隔三到五年就有一次宏觀經濟調控。盡管每一次遵循的都是 “宏觀吃緊,調控民企”的邏輯,但中小型企業生命力卻最頑強。每一次調控來臨時,它們總能夠以合法或非法的方式保護自己,找到存活下來的那條縫隙。而此次調控,為什么會出現倒閉潮呢?
1998年的宏觀調控,起因是亞洲金融風暴造成了消費市場的低迷,中央政府通過啟動房地產,激活了內需,并由此帶動了重化工業的繁榮;2004年,則是因為上游產業出現了投資過熱,決策層進行了選擇性的懲罰,將進入鋼鐵、水泥和電解鋁行業的民企一一逼退,同時在短時間內控制對地產業的信貸,從而實現了經濟的軟著陸。此次的景象則全然不同,最重要的兩個新特征:一是出現了十五年來從未發生的通貨膨脹,二是人民幣升值造成外貿的增長壓力,調控陷入兩難局面:外需萎縮,內需不漲。也就是說,這一次是缺少了刺激內需的動力了。于是,中小型企業就成了犧牲的對象。
金融調控和信貸收緊是造成中小企業資金鏈斷裂而倒閉的直接原因。對于大多數中小企業來說,盡管遭遇目前嚴重的經濟壓力,成本高于產出,但只要銀行信貸予以幫助,企業根據市場需求調整產品結構,還是可以渡過難關的。但是,國家的銀行信貸則普遍地“嫌貧愛富”,只會“雪上加霜”,決不可能“雪中送炭”。客觀地說,銀行的這種行為不能全由銀行負責。國家的宏觀調控政策,數次上調存款儲備金,導致銀行經營收縮,再加上銀行信貸終身責任制等一些荒唐的政策,使銀行只愿意向既保險、效益又高的壟斷型國有大型企業或國家重點項目發放信貸,而中小企業則成為銀行的“燙手山芋”,一有風吹草動,就唯恐收貸不及導致銀行自身損失。
中小企業得不到銀行的正常信貸,要想繼續發展,就必然轉向民間資金。這就必然催生了民間非法集資和地下錢莊的盛行。以地下錢莊來說,高額的貸款率是維持其經營的惟一手段,目前地下錢莊的貸款率是22%以上,中小企業當然也會意識到其中的利益訛詐,但為維持企業的正常運轉,也只能飲鴆止渴。
奇怪的是,我們的政府對此似乎無動于衷。最可嘆的是,有一批學者們,竟然為這種情況的出現提出所謂的逼中小企業產業升級換代的理論根據。在科技和國家經濟情況還沒有達到要求的情況下,強行逼中小企業轉型,要影響到幾千萬乃至上億人的就業問題,一定是國家的災難。那么,眼看著中小企業倒閉潮一浪高過一浪而言陣痛不思救策,也是國家的災難!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來源:經濟觀察網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