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陶冬
中國的宏觀形勢在進一步惡化,增長失速風險上升之迅速,超出了筆者的預料,超出了政府在“經濟形勢分析會”上的判斷,也可能超出了市場的想象。
PMI指數顯露衰退風險
七月份采購經理指數(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下稱PMI)跌至48.4,是自2005年1月指數問世以來首次低于50。同類指數如美國的ISM或歐洲的PMI,數值50是擴張與收縮的分水嶺,低過50意味著衰退風險。在中國如果PMI跌破50,筆者相信GDP增長可能降至9%以下,工業產生增長可能降至14%以下。
PMI中幾乎所有分類指數均大幅下降,只有生產成本指數仍高企于熾熱的71.3。具有前瞻意義的新訂單指數,在三個月內由65暴跌到46.2,出口新訂單指數同期由58.9跌至46.7。采購經理們對宏觀經濟和市場前景的判斷,遠比筆者想象的更悲觀。
PMI的單月數據往往波動較大,而且中間還有四川地震、華南水災等一次性因素。不過PMI連續三個月急降,則十分罕見,筆者認為已有足夠的數據顯示經濟的失速。北京奧運會期間,北京市以及周邊城市部分工廠停產,對數據有一定的影響。北京及周邊城市約占全國GDP的8.4%。假定三分之一的生產停止運行二個月,對經濟及工業生產的沖擊按全年增長計大約在0.2-0.4%之間,似乎不足以解釋PMI的全面急跌。
七月份PMI所描繪的經濟形勢,明顯差過第二季度GDP或六月工業生產增長,但是與近來許多微觀領域的觀察卻頗為吻合。六月份電力消費急降,七月份數字也不會很好。航空乘客流量出現負增長,汽車銷售不景,家用電器滯銷,房市成交蕭條,銅進口和鋼鐵銷售放緩。至于廣東、浙江等地中小企業的困境,則無需贅述。
目前的宏觀形勢是,出口、消費、投資三個增長引擎正在同時放緩。出口放緩是目前最為明顯的。美國第二季度GDP增長僅有1.7%,還是在布什一千七百億美元減稅措施下取得的,除此之外美國經濟乏善可陳。隨著房地產市道進一步惡化,就業疲弱,美國需求在下半年估計會轉差。許多歐洲國家經濟早已走下坡,現在德國經濟可能也在步入衰退,加上歐元過度升值影響出口,歐洲經濟在下半年勢必大幅下滑。日本經濟已經掙扎在衰退的邊緣。
不僅國際經濟的周期性變化趨向不利,中國出口業自身的結構性問題也大量浮現。受人民幣升值、成本高漲的沖擊,廣東、浙江等地出口企業出現大面積虧損。政府對此不僅反應不足,而且在勞動合同法、環保措施上進一步施壓,導致大批企業倒閉或遷移。盡管現在政策開始轉向紓困,出口業所受的傷害許多短期難以改變。PMI出口新訂單指數在三個月內下跌12.2點,進入收縮區間,凸顯了出口業所面臨的危機。
消費出現下滑,有些出乎意料。PMI新訂單指數由四月份的65,急降至七月份46.2,消費滑坡是一個重要原因。消費轉弱,有四川地震后情緒上的反應(如游客數量下跌),有政府行為(為支持四川災后重建,政府購車暫停),還有奧運因素(由于反恐需要,許多商鋪被迫暫時停業)。不過最大的可能與股市、樓市疲軟有關。財富效應下大宗消費趨緩,手機、汽車、旅行、家電的銷售不理想。新房成交驟降,連帶室內裝修業也舉步維艱。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