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要:經濟專家認為,下一步的宏觀調控應在不放松貨幣政策的前提下,運用更靈活的結構政策和改革政策來保證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預計中國政府可能會在未來幾周、幾個月里出臺的10多項政策措施刺激經濟增長。
本刊記者 張學慶
自2007年第二季度以來,中國的GDP增長已連續四個季度下滑。經濟前景的不明朗引起高層的重視。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朱之鑫受國務院委托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今年以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時表示,要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控制物價過快上漲作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把抑制通貨膨脹放在突出位置。
通脹回落是貨幣政策起作用
數據顯示,在拉動GDP增長的“三駕馬車”中,出口和投資增長放緩。2008年6月份的出口量增長從2007年7月份的28.5%放緩至年同比5.9%,第二季度的實際固定資產投資增長也下跌至接近5年最低。而消費仍然保持良好勢頭。6月份名義零售增長達到12年來的最快速度,而實際增長率也創下10年最高。
不過,收入增長已經放緩。今年上半年的名義工資增長卻從一年前的年同比18.5%降低至18.0%。這導致實際工資增長的回落幅度更大,從而降低下半年的家庭消費能力。
在GDP增長下降的同時, CPI出現了回落。7月份,CPI同比上漲6.3%,連續3個月回落。其中,食品價格較上月下降0.1%。同時,7月中國工業品出廠價格(PPI)同比上漲10%。這也是1996年以來PPI的最高漲幅。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盧鋒認為,通脹回落主要是從去年底開始施行從緊的貨幣政策、加速人民幣升值以控制總需求的結果。而近幾個月非食品通脹開始上揚,印證通脹并非由單一的食品漲價所致的結構型通脹。
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宋國青并不認同是農產品價格上漲導致通貨膨脹的說法。他認為,恰恰是通脹即貨幣過多導致農產品價格上漲,而不是農產品漲價引發通脹。
增長回落合乎邏輯
如何看待經濟增速的回落?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教授周其仁說,首先要客觀地承認,現在GDP增速還處在一個較高的水平。不過更要看到,確實在減速,并且減速區域分布不平均。過去增長猛的地區和行業,特別是珠三角、長三角的出口部門,這次首當其沖。
“我認為關鍵是把增長與通脹壓力放到一個盤子里來考慮。受治理通脹之拖累,增長總要減點速度,因為過去的超高速度里,有一部分就是貨幣過多的結果。”周其仁在“中國經濟觀察”第14次報告會上說。
為抑止通脹,貨幣供給從緊,那部分增長的速度下來,是合乎邏輯的。所以政策方向不是保過去那樣的高增長,而是應注意減速不要過快,要給中國經濟這個快速猛跑的巨人一個調整適應過程,給特別困難的地區和行業提供必要幫助。
《財經》首席經濟學家沈明高認為,中國制造業過去30年的高速發展是建立在投入品的價格扭曲和資源價格低估基礎上的,此輪通貨膨脹一定程度上是成本正常化過程的開始,其后果很大可能是擠壓企業利潤,行業整合是大勢所趨。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