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不會因熱錢出現金融危機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5日 01:51 21世紀經濟報道
本報記者 王鎮江 3月14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再創新高,達到美元兌人民幣之比為7.088,今年這一數字可能達到6.5。而由于美聯儲有可能降息,中國央行迫于高通脹有可能加息,中美利差倒掛現象有可能進一步加劇。 在此背景下,熱錢大規模流入已經在所難免,國內某金融機構的研究報告顯示,在去年1.5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中,境外投機性資金占有相當大比重,總額可能超過4600億美元。這是否會給中國金融帶來較大風險,甚至引起金融危機呢? 中國臺灣在上世紀80年代也經歷了新臺幣升值外資涌入的過程,其經驗顯然值得我們借鑒。3月13日,臺灣大學財務金融學教授沈中華在南開大學講學間隙接受了本報記者的采訪。 關鍵看波動性 《21世紀》:目前不少人談熱錢,但概念并不是很清楚,有人說熱錢的特征在于投機性、短期性和大規模流動性,是這樣的嗎? 沈中華:可以這么理解,但實際上不太可能有嚴謹的定義。此前有學者對跨境資金按停留時間長短分類時,曾將短期資金定為熱錢,但后來發現很難區分。因為長期資金有可能會暫泊于銀行中,等待機會。它可能等一年才進入股市,而股市可能是長期資本,但它確實是投機性資金。后來就不將短期作為一個區分。 《21世紀》:那我們該如何定義熱錢,它主要通過哪些渠道流入的呢? 沈中華:熱錢流入渠道不外三個,FDI(直接投資)、FPI(股票債券投資)和FOI(其它類投資,比如進入銀行,買票據等)。但不同時期,不同外資扮演不同角色。 《21世紀》:如何測量熱錢的規模呢? 沈中華:FDI、FPI、FOI官方都有數據可查。對于每一項要看切分的細致程度,國際上也沒有統一的細分辦法。 比如投資到股票,如果長期持有,也不能說是熱錢。但有了這個數據,就可以大致估算,比如FPI打8折算。另外可以看股價的高低,比如FPI暴漲,可能三分之二就是投機性的,但能否因此全叫熱錢,也未必。長期持有的也未必就不是熱錢。但監管國可以通過增量進行估算。超過平均值太遠的就是熱錢。 《21世紀》:經濟學家謝國忠曾估計2006年有7000億熱錢進入亞洲,其中一半進入中國,您怎么看待? 沈中華:我覺得這是可能的,因為中國經濟成長最快,熱錢進入亞洲后,分配到中國的比例肯定最大。關于熱錢的具體規模,以前我們做過測算,但近期沒有。 并非全是壞事 《21世紀》:如何防止熱錢沖擊呢? 沈中華:我先必須說明,熱錢有好處也有壞處,不能一概說都是壞事。外資進入促進經濟增長,但它也會帶來環境污染等問題。但你不能說它會帶來環境污染就不讓外資進入。 如何減少其負面的影響,國外通常有三種辦法:一是規定外資進入后要停留一定時期,比如馬來西亞曾在1998年規定必須停留一年后才能走;二是課稅,本來是掙錢才課稅,但你現在可以要求外資進來就課稅,比如托賓稅。三是加強監管。但比較麻煩,因為外資每次進來,監管機構都要問其進入目的甚至資金來源。如果到期沒按此目的采取行動,監管當局就會干預。如果你長期不動,不按原來申請的目的投資,當局就會暫停它下一次進入的權利。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