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新浪財經

金融股大跌是誰惹的禍?(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5日 01:08 21世紀經濟報道

  于是,我們看到,自2007年11月以來,在香港上市的中資銀行股一直處在下跌的狀態,H股的下跌直接影響到國內A股市場的表現。就在國內媒體憧憬8000點或10000點時,這些銀行股一直欲振乏力,疲態盡現,原因就在于H股的不好表現。這是花旗巨虧對國內A股市場的直接影響。

  美國的次貸危機

  美國的次貸危機挑戰了我們對金融股的估值方法和體系。國內市場對銀行股的估值傾向于市盈率法,看中每股盈利能力及利潤的增長速度。但國際市場對銀行股的估值則傾向于以市凈率為標準,大銀行的估值一般為市凈率2倍左右。其中的差異來源于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對金融業理解的差異。

  花旗巨虧事件使我們清醒地看到,金融業與一般實業有本質的不同。我們應該承認,花旗的歷史是輝煌的,花旗的各項經營指標在全球同行中都是名列前茅的,但就是這樣優秀的銀行也難免馬失前蹄,原因在于銀行業是經營風險的行業,宏觀經濟的波動風險最后都轉嫁到銀行。尤其像我國以銀行融資為主的國家,銀行的風險更大。如果看不到銀行業的本質特點,就不能給銀行股準確定價。為什么一般行業的IPO定價以市盈率為主要依據,而銀行業卻以市凈率為主要參照?原因就在于此。

  在美國股票市場歷史上發生了無數大大小小的金融危機,銀行股經歷了無數風雨洗禮,投資者十分清楚銀行業的風險。由次貸危機所導致的花旗巨虧事件只是歷史的重演而已。

  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在歐美國家的股票市場,銀行類的上市公司總是想方設法給自己頭上罩上一個“非銀行業”的帽子,因為市場對銀行類公司的估值水平一般低于制造業,比新興行業的估值更是低很多,一家上市公司一旦被市場認定為是銀行類公司,定價水平將難以擺脫這個“魔咒”。

  為什么這些市場的投資者對銀行業有如此之偏見?筆者認為,這是在長期實踐中不斷試錯的結果。

  我國依然處在經濟轉軌階段,經濟改革的成本實際上有很多都要由銀行承擔,因此,銀行要給投資者帶來豐厚的回報是有疑問的。我們不妨回顧一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銀行業的經營情況,在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上市之前,國家給它們剝離了數萬億的不良債權,動用國家外匯儲備才勉強湊足了注冊資本。由此可見,我國商業銀行的風險之大。

  如果將視野再擴大些,將銀行的經營放在我國金融業改革的大背景下考察,則情況更加不妙。

  未來的金融改革趨勢有兩點是十分肯定的,一是利率的市場化趨勢,二是直接融資的比例將大幅度增加。

  利率市場將迅速降低目前的利差不合理的情況,接近4%的利差是銀行業表現良好的基礎,但這樣的局面隨利率市場化的步伐的加快將逐漸消失,在流動性過剩的背景下,銀行利差可能會降到2%左右。直接融資的擴大又稱為“脫媒”,脫媒的過程實際已經開始,但在2007年銀行業在“脫媒”的過程中意外地享受到了“好處”(即非利息收入的大幅度增長),但這樣的“好處”是一次性的,接下來將是痛苦的考驗。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 新浪財經吧 】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對話城市》直播中國 ·新浪特許頻道免責公告 ·誠招合作伙伴 ·企業郵箱暢通無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