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憂內災”下的經濟政策應對(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18日 15:42 《財經》雜志
近期,中國實際匯率升值幅度遠大于名義匯率,顯示了匯率僵硬是以通貨膨脹高企為代價的。匯率的快速升值,將有效降低輸入型通貨膨脹。影響一國出口競爭力的是實際匯率,而不是名義匯率。“小幅升值加大幅通脹”與“大幅升值加小幅通脹”,孰優孰劣,不言而喻。 ——貨幣政策靈活從緊。 2007年11月,中國廣義貨幣M2增速為18.5%,12月底降至16.7%,這應“歸功”于信貸緊縮。但是,這種大力緊縮是不可持續的。今年1月新增貸款大幅反彈即為例證。再則,在外部需求減弱使外貿順差增速大幅下降的背景下,國內信貸增長的“急剎車”,對經濟的影響可能遠大于匯率大幅升值。 我們認為,今年的廣義貨幣增速應當控制在16%左右,其目的是實現貨幣存量與名義GDP比率的逐漸下降,不宜過緊。此外,近期的罕見災害客觀上也要求貨幣政策緊中求活。 盡管過去幾年貨幣政策較為寬松是當前通貨膨脹水平較高的原因之一,但這是累積效應,非一日之寒。靠一年的大幅貨幣緊縮降低目前的通貨膨脹實不足取。更何況前幾年貨幣寬松的根本原因是匯率僵硬,而且當時美國大幅加息,中國卻未及時跟進。 在外需明顯回落的背景下,國內政策過度緊縮無疑會增大經濟硬著陸風險,甚至導致嚴重就業問題。根據我們的分析,中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就業對于GDP增長的彈性分別是0.17和0.22。2007年全年外貿順差以人民幣計價增長40%,拉動GDP增長4個百分點。但是,2007年12月外貿順差以人民幣計價同比幾乎沒有增長。如果今年順差增幅大幅下滑,短期內GDP增速下降至8%-9%,則使得中國至少將有220萬人面臨失業,占2007年非農就業總人數的0.5%(2007年城鎮新增就業人數為1204萬)。失業將是比通脹更為嚴重的問題,政府不會也不該容忍經濟“硬著陸”。 ——積極準備財政預案,實現經濟“軟著陸”。 今年的財政政策當以抵通脹、促民生、防“超調”為方向。隨著中國的財政狀況日益改善,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財政赤字逐年下降,中國政府有較大的財政擴張空間。一旦外部經濟的放緩幅度超過預期,對中國經濟造成嚴重影響,國家有能力使用財政擴張來緩解這種影響。 譬如,中國出口增速在美國經濟蕭條的2000年-2001年期間曾大幅下降,但是當時積極的財政政策降低了GDP的波動。又如,美國最近用財政刺激的方式抵御次貸危機,也為中國財政政策提供了重要啟示。現在需要做的,是在穩健財政政策基礎上準備積極靈活的財政預案,以防止經濟因“外憂內災”出現“硬著陸”。 ——補油不如補糧。 為緩解短期內食品價格大幅上漲對低收入者的影響,政府可以對低收入消費者提供財政補貼。在微觀層面上,政府可以考慮用包括財政補貼在內的方式,提高和穩定糧食和畜牧業生產積極性。具體來說,可以建立生豬最低收購價格,發展規模化標準化養豬場(降低散養比例,擴大集中養殖),擴大豬肉儲備以平衡價格;提高糧食收購價格,建立和完善糧食流通領域的競爭機制。 另一方面,成品油價格補貼施惠于高收入群體(包括有車族),不利于節能減排,且成本較高。估計2007年成品油補貼的隱性(企業承擔)和顯性(國家財政承擔)成本達1700億人民幣,相當于GDP的0.9%。如果這筆開支用以補貼糧食消費,可以降低糧價漲幅19%。更何況糧食在CPI中的比重大于成品油,補油實在不如補糧。- 作者哈繼銘為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為該公司宏觀經濟分析員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