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健:中國經濟增長拐點已經顯現(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23日 00:14 21世紀經濟報道
外部需求已經反轉 日本和歐盟的復蘇都是建立在外部需求的基礎上,如果美國出了問題,歐盟對美國的順差就會下滑,中國的順差也一定會掉下來。 1990年代中期以來,中國進入到產權制度改革階段,由此帶來了分配關系的變化,出現了生產過剩各種前兆。 但是,還沒有發生過剩,生產仍然在高速增長。因為外部需求在快速增長,發達國家、歐盟和美國對中國有巨大的貿易逆差,而且逆差年年增長。外部需求不斷增長,創造了強勁出口。 從生產和國內的需求看,是過剩的,但是,外邊有需求,所以外部的失衡掩蓋了內部的失衡,拉長了我們經濟繁榮期。 反過來說,如果世界經濟發生問題,糾正起來對中國的影響也是非常巨大的。 華爾街不斷爆出來由于次按引起的金融風波,這場金融風波嚴重到什么程度沒人知道。 有數據說從去年7月份以后,美國的基礎利率(即聯邦基金利率)和倫敦的三個月銀行拆借利率差一般情況下是20個點,但在去年7月份以后,迅速提到80—100個基點。 為什么這樣?是因為大家彼此之間不了解買了多少次債。所以大家彼此之間不敢做生意。結果利率就不斷的上升,這邊銀行在減息,那邊銀行要加息,導致了金融緊縮的出現。1990年代初期,日本金融泡沫破的時候,就是銀行不對企業放款,利率越升越高,最后讓企業長期不能喘氣,導致了經濟長期低迷。 事實上,這種趨勢一定影響中國的出口,影響到中國最大的貿易順差國美國的消費,相應中國經濟增速也要減下來。 現在有一個觀點我非常不同意,有人講如果美國不行了不是還有歐盟嗎?去年中國對歐盟的貿易增長36%,對美國的增長14%,歐盟可能替代美國成為世界新的經濟增長的火車頭。 我認為這個結論有很大問題的,為什么?我們腦子里可以畫一幅貿易流程圖,美國對歐洲、對東亞都是貿易逆差,歐洲對美國是順差,對東亞是逆差,東亞對美國、對歐洲都是順差。 這一幅流程圖說明了什么?說明全球的最終需求在美國,如果沒有美國的需求持續擴大,也就沒有歐盟對美國貿易順差的擴大。 日本和歐盟的復蘇都是建立在外部需求的基礎上,如果美國出了問題,歐盟對美國的順差就會下滑,中國的順差也一定會掉下來。 國內的分配關系變化導致的生產過剩,在外需充足的時候我們可以不在乎,但是它要掉下來呢?如果目前的凈出口從占到GDP的10個百分點掉到5個百分點,我們的增長速度有多少呢? 比如鋼鐵是一個非常明顯的例子,去年大概新增鋼鐵產量四分之三都出口了,如果沒有外需的話,中國的鋼鐵業將進入到了嚴重的過剩狀態,不要說現在的價格提升不可能,投資增長也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要提醒,一定要關注2008年是否會進入到一個拐點性變化特別劇烈的年份。我認為2007年下半年已經顯露了的痕跡。 最后,如何看待宏觀經濟與資本市場的關系,如何看待資本市場在2008年的走勢? 我認為即使中國經濟發生一個下滑的逆轉,資本市場今年還有一年的繁榮。為什么?一個根據是,國外資本市場是先行指數,中國并不符合這個規律,是一個滯后指數。 2003、2004、2005年中國經濟強勢三年,2006年才出現了資本市場繁榮。是不是說經濟下去了,資本市場還會好一些?這是從現象上做出的推斷。 另一方面,從去年開始,房地產市場開始進入到部分城市漲、部分城市跌的結構性變化。今年會不會進入一個全面性的變化,也就是大部分城市地產價格都會下跌,如果這樣,地產市場所吸納的巨大資金可能會逃出來。 我還觀察到今年元月份以后第一個交易周,期貨市場在萎縮,交易量也在下降。萎縮和生產有一定關系,期貨市場吸納的資金不像以前那么多。 再有就是先行投資吸納的巨量資金,如果物質生產萎縮下來,這部分資金沒有出口。新上項目投資增長速度增長只有16%,如果這種情況繼續下來,大量的項目完成,大量的產品進入市場,而出口又受到壓制的情況下,利潤很難像2007年那么好的表現。 物質生產領域所吸納的10萬億的資金也需要有重新考慮。至少每年吸納的3萬億左右的資金可能就要重新找一個出路,往哪找呢?我覺得一開始還是往資本市場找。 (作者為國家發改委中國宏觀經濟學會秘書長)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新浪財經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