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是結構型流動性過剩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3日 10:36 財經時報
浙江 王元元 最新一期《財經時報》刊登了李峰《國內資本市場呈雙面悖相》一文指出,一方面,銀行間市場房貸收緊、拆借利率飆升;另一方面,社會資金流動性泛濫有增無減。國內資本市場流動性的雙面悖相正讓市場困惑。 作為一名經常與各類企業打交道的浙江地方金融機構的工作者,我對這種現象有相當深切的體會。事實上,這種悖相同樣也體現在流動性的“價格”上。 比如現在國家法定貸款利率,這些年一直在5%-7%之間徘徊,但這種資金的價格,對于民營大多數企業和個人,往往屬于有價無市。而另一方面,民間資金的借貸利率,年化后基本都保持在18%-36%之間,兩者相距在四倍以上! 這種按照經濟學的基本原理,供求關系決定價格變化,因此,目前中國資本價格“雙軌制”之間的軌差,或許是最能夠直觀反映銀行間和社會流動性的差距。資本的價格變化,同樣體現在時間分布上,一般來說,由于商業銀行往往前三季度、甚至在上半年就基本完成全年的大部分貸款額度,因此民間貸款的利率往往也曾現出明顯的前低后高的年度規律。 另一方面,我們發現,中國民間借貸利率同樣也遠遠高于多數成熟市場經濟國家和全球平均水平。銀行同業拆解利率,也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我們難免要懷疑,中國的流動性真的過剩嗎? 事實上,我們發現,現在從公共設施、社會保障到科技發展乃至國防建設,沒有哪個領域真正感到錢多得沒處花,而民營企業更是普遍缺乏資金,到了年底尤其如此。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這幾年仍一無既往地緊縮流動性,加息、提高存款準備金率、特別國債、央票、醞釀港股直通車等,這一方面繼續惡化了民間流動性不足,另一方面,某些做法又是在直接增加境外市場的流動性,這并非是《道德經》上提倡的損有余而補不足的雙贏做法,而是可謂損自身不足以補境外之不足。 其實,國內的流動性過剩,主要體現在資產價格膨脹上,主要是股市、收藏品和部分地區的房價等,而從實體經濟來看,無論是投資還是消費增速,都在正常或者恢復性增長的數值范圍內。 但目前的股市等“虛擬”投資市場過熱,不就是因為我們對民間資本投資限制和障礙設置過多造成的嗎?而消費不足,不也主要正是因為我們對社會保障投資不足而造成的嗎? 所以現在關鍵不在于控制流動性總量(甚至還應該增加),而在于錢向哪里流,至少目前最需要花錢的不是海外投資(尤其是金融投資)。 港股直通車繼續緩行,加息步伐好像也停了,國債和央票的力度好像也沒那么兇猛了,也許管理層確實正在轉變方向。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