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泰納管線懸機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19日 16:25 《財經時報》 | |||||||||
林躍勤 高速前進的中國經濟列車對于燃料的需求與日俱增,而石油儲量世界第二的俄羅斯無疑將成為經濟增量全球第二的中國的最佳加油站之一。 近年來,中俄之間的石油貿易在“量”的指標上確實是與時俱進、發展迅速,不過在
而破解這一懸念關鍵,首先在于了解“懸”機所在。 根本內因:國家利益至上 普京多次強調,任何在俄遠東地區興建輸油管道的決定,都必須基于俄國自己的國家利益。 從理論上說,任何兩個國家的利益都不可能100%的重合。普京認為,在資源日益枯竭的當今,能源已成了21世紀推動俄國經濟和政治勢力上升的巨大引擎和增強國際發言權的重要籌碼。 尤科斯案件、對蘇聯前加盟共和國按不同價格供應天然氣及對烏克蘭斷氣等等,均表明克里姆林宮利用能源工具維護國家利益和以此提升俄國際地位的決心。 此外,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俄羅斯國內有些勢力對中國的妒忌和恐懼也在升溫,一些人對放開與中國的能源合作大門并不太感興趣。如2003年12月,俄國家杜馬通過決議禁止中石油參與斯拉夫石油公司的收購,2004年10月再次阻擾中國公司購并尤甘斯克公司股份,如此同時,卻讓美國康非公司收購,甚至印度公司也順利參與了對俄羅斯石油企業的購買。 而安大線被廢的一個原因,就是某些人害怕中國操縱俄國油管的龍頭,不利俄羅斯石油出口多元化。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一方面某些俄羅斯人對中國的發展杞人憂天,另一方面卻又對中國企業表現出某種歧視性偏見,對于中國公司的資金實力、經營能力和信譽抱有懷疑,更樂意與西方跨國公司合作。 一些俄羅斯人認為,中國一直要求俄羅斯大量提供石油,但從西西伯利亞供應有許多限制條件,而從東西伯利亞供應需要大量的投資和相當時間進行地質勘探工作,以目前的條件無法盡快完成這樣的任務,需要建立由俄羅斯和包括中國在內的外國企業組成的財團來推進東西伯利亞油氣資源的開發和管道建設。 主要外因:第三者插足 自1994年俄羅斯方面建議修建安大油管(安加爾斯克-大慶)以來,由于種種原因一直沒有修成正果。 2003年,中俄安大線談判進入關鍵時刻,日本挾經濟實力橫插一杠,先是許諾向俄投資70億美元外加沿途落后地區經濟開發援助,要求俄國放棄安大線改修安納線。2004年俄羅斯方面改變初衷,正式決定管線改向,修建泰納線(泰舍特-納霍德卡)并在中間修支線到中國境內。 俄政府最后敲定修建泰納線方案后,俄羅斯總統及其他官員多次重申先修中國支線。日方又承諾提供115億美元軟貸款用于修建這條管道,但前提條件是不能修通往中國的支線。 2005年4月,俄能源部發布的《關于東西伯利亞至太平洋的管道體系建設步驟的命令》政府令,提出泰納線分兩期工程,第一期從伊爾庫茨克州的泰舍特至阿穆爾州的斯科沃羅金諾(距離中俄邊境69公里),預計2008年底竣工,第二期再修到納霍德卡,但文件未明確提到修建中國支線。 這意味著,中國的支線命運還是懸著。如果屆時因為油量不足等原因直通納霍德卡,中國支線就有可能會落空。 在這次普京開始其第四次中國之旅前夕,日本駐俄經濟代表還在表示,日本希望在2006年底前與俄方簽署東西伯利亞-太平洋管道系統的框架協議,以便能從俄每年進口5000萬噸石油。 這似乎預示著,希望在中俄石油管線貫通之日開啟香檳酒的兩國能源界人士,在抱有信心的同時也需要擁有耐心。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