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正文
 

八大缺失制約改革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04日 10:44 《財經時報》

  □ 賀江兵

  當中央和地方的扶持政策和資金逐步到位后,農村信用社享受的優惠令金融同行十分艷羨,其實,這些政策和資金對于農信社的改革難有根本的推動。

  記者在調查與采訪中發現,農信社的改革與發展中存在八大缺失,如不能有效解決,
必將制約農信社的穩健發展。

  農信社最缺的是人才。由于歷史原因,農信社人才奇缺,專業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在中部一個省的縣級聯社,600多人中,第一學歷是本科的為零,正規大專畢業的不到10人,高級職稱沒有,初、高中學歷占了一半。

  因為人才的缺少,帶來農信社在技術和創新上與國有

商業銀行存在明顯的差距。同樣能扎根農村的
郵政
儲蓄早已實現全國聯網,技術缺失卻使得農信社即便是實現省內聯網,仍屬于“新聞”。

  先進理論的缺失進一步使得農信社改革方向缺乏指引。兩位資深研究農信社的教授對《財經時報》表示,農信社的理論研究幾乎是空白,御用文化比較盛行,論文格式化,甚至關于農信社和農村金融改革的新聞報道都是抄來抄去。

  缺共識。關于農信社的改革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長期爭論不休。這個問題直到2006年2月底才基本解決。長達30年左右的爭論,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

  缺少一部法律。原人總行參事秦池江教授曾多次提議制定“合作金融法”,但至今沒有說法。在他看來,農信社長期以來體制多變,主要靠行政辦法進行管理,合作金融得不到法律保護,處于變動不定的狀態。這造成了信用社的治理靠的是人治而非法治,并使得相當一部分信用社管理失控,經營業績連年下降,不良資產數額很大,成為目前金融業中一個薄弱環節。

  缺少全國性組織,沒有統一的企業文化,撕裂了向心力和對信用合作的認同,更直接導致了農信社“腿壯無頭”。農信社的意志難以向上真實表達,有消息稱,全國農信社系統在“兩會”中只有一名人大代表,還是農村信用站的信貸員(嚴格上說,他是農民代表而非信用社代表)。沒有全國性的組織,直接導致農信社至今不能實現聯網,甚至搞個業務培訓也只好勞銀監會的大駕。

  內控與監管不力導致經營業績泡沫化。央行行長周小川在出席《財經》年會時曾就農信社系統存在的問題公開指出,“在改革整個過程中,有一些報刊、媒體發現,曾經有一些改革有點弄虛作假,或者是不太真實,或者是鉆空子的。”

  市場主體地位的缺失。中國農業大學教授何廣文對《財經時報》表示,農信社管理權下放到省級政府,與市場化的方向不符。不僅如此,省市政府還通過向省聯社派遣行政官員的方式,給具有獨立企業法人資格的地方性金融機構賦予了行政級別,使得本來應該市場化運作的農信社趨于行政化,基層農信社的市場主體地位逐步消失。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財經時報》,中國人首選的經濟周報!
全年定價:98元
電話訂閱:010—87762866轉8011、8017
網址訂閱:#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