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尚全:堅定不移加快改革 實現社會公平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03日 17:48 《財經時報》 | |||||||||
高尚全 由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還不完善,經濟中深層次矛盾和體制弊端尚未根本消除,需要通過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和各個相關領域的進一步改革,實現社會公平和消除城市貧困
自1979年12月中共中央舉行十一屆三中全會,拉開了中國改革的序幕,到現在已經有27個年頭了。這期間,中國發生了巨大變化——經濟迅猛發展,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總體國力增強,國際地位提升,這一切證明,中國的改革是成功的。這也是要堅定繼續深化改革信心的基礎。與此同時,改革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現不少問題,如行政權力支配了部分資源配置、貧富差距仍在擴大、社會分配不公凸顯等。 中共十六屆五中全會《建議》指出,“我國正處于改革的攻堅階段”。由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還不完善,經濟社會生活中深層次矛盾和問題的體制弊端尚未根本消除,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處在一個“黃金發展期”和“矛盾凸現期”并存的關鍵時期。 下一步改革方向 《十一五規劃建議》指出,“我國正處于改革的攻堅階段,必須以更大的決心加快推進改革,使關系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的重大體制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下一步改革要圍繞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積極推進財政稅收體制改革、加快金融體制改革、推進現代市場體系建設、加快轉變對外貿易增長方式、從解決人民利益入手加強和諧社會建設、加強改革的總體指導和規范化等八個方面進行。 《十一五規劃建議》把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其中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深化政府機構改革、健全科學民主決策機制以及加快推進法治建設是重點所在。 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十一五期間,要繼續加大國有經濟布局和結構調整力度,加快國有大中型企業股份制改革,健全現代企業制度,深化壟斷行業改革。認真貫徹落實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方針和政策,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創造公平競爭的法治環境、政策環境和市場環境。 積極推進財政稅收體制改革。建立健全與事權相匹配的財稅機制,進一步規范政府間財政關系,提高行政能力的重要體制保障;完善財政轉移支付等制度,努力促進地區間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加快金融體制改革。繼續推進國有商業銀行的股份制改革,深化政策性銀行改革。全面推進農村金融改革。規范和引導民間信貸,發展多種所有制的中小金融企業。同時,穩步推進金融業綜合經營試點,鼓勵金融創新;建立多層次金融市場體系。 推進現代市場體系建設。打破行政性壟斷和地區封鎖,建立統一開放的市場體系;發展生產要素市場:繼續發展土地市場,進一步發揮市場在土地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逐步完善勞動力市場,逐步消除各種阻礙勞動力合理流動的不合理制度,創造公平競爭的就業環境,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完善要素價格形成機制,逐步縮小政府定價范圍,逐步實現要素的市場定價。 加快轉變對外貿易增長方式。鼓勵進口先進技術和國內短缺資源,重視進口增長方式的轉變,制定和實施重要資源進口戰略;重視引進國外關鍵技術和智力支持。推動加工貿易升級,鼓勵高新技術產業的加工貿易發展,提高加工貿易的加工深度,鼓勵企業開拓海外市場。 從解決人民利益入手加強和諧社會建設。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在建立法治的市場經濟的前提下,造就每一個人都能全面發展的體制環境。 加強改革開放的總體指導和規范化。對于在實踐中證明為行之有效的改革開放措施,要規范化、制度化、法制化,這是對改革成功經驗的肯定和鞏固,也是少走彎路,降低改革成本的必要措施。 實現社會公平 經過27年的市場化改革,我國迅速由一個平均主義的社會轉向收入分配差距比較嚴重的社會,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時,也形成了相當數量的困難群體,積累了一些社會風險因素。這是必須正視并采取有效措施解決的問題。 現階段社會再分配從哪里入手,抓什么重點?我認為,要堅持以民為本,使全體人民分享改革發展的成果,主要的矛盾在困難群體。如果集中精力把困難群體的問題解決好了,就可以有效地解決社會公平和穩定的問題。 現階段必須關注主要困難群體:一是農村貧困人口,二是城市下崗職工,三是農民工。對困難群體的支持,是政府的一項基本責任,隨著我國經濟實力和國家財力的逐步增強,要把解決困難群體的社會保障問題放在經濟社會發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當前要做的是:一是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重點,推進農村社會保障事業發展;二是創造條件,逐步建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三是解決失地農民和進城農民工社會保障問題,推進城鄉社會保障統籌發展;四是進一步完善公共財政體制,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增加國家對社會保障事業的投入。 社會再分配要立足于提高困難群體的致富機會和能力。要注重困難群體的利益表達,完善公共教育和公共醫療,使公共資源更多地向困難群體傾斜。在這些方面,要有妥善的公共政策以及建立公共財政體制來保證。 實施有效的社會再分配,就很難繞開如何處理好公平與效率的關系。要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無非是要調動兩個積極性,一是市場的積極性,以效率為基礎;二是政府的積極性,以公平為基礎。不能厚此薄彼。因此,搞社會再分配,基本原則應當是公平效率并重。要在經濟發展的同時,逐步為全體社會成員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 現階段我國完善社會再分配的根本動力是要依靠改革。只有著力推進改革,尤其要把政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作為重點,強化政府公共服務職能,才能有效化解社會矛盾,才能有效地搞好社會再分配。 消除城市貧困 城市貧困既是一個嚴峻的現實問題,也是一個頗具挑戰的社會難題,更是在世界范圍內普遍存在、需要持續關注和逐步解決的長期問題。 怎樣解決城市貧困?一是針對城市貧困的原因,分類治理貧困問題。政策變革的因素、資源枯竭的因素以及不可預料的其他因素,造成了城市貧困的復雜性和多樣性。 大體上,城市貧困可以分為三種主要類型:一是伴隨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改制下崗所形成的城市貧困;二是農村貧困向沿海發達城市的轉移;三是資源枯竭型城市貧困。這就需要抓住導致城市貧困的根本原因,探究和尋找有效解決的正確方案。 對于資源枯竭型城市而言,解決城市貧困需要跟城市的產業轉型和相關扶持政策結合起來,通盤考慮。需要修訂《資源法》,允許部分資源收入地方與中央共享,地方分享部分應全部用于城市發展接續產業,實現經濟轉型。還需要建立中央政府的“有條件援助”機制,促進地方政府公共財政的形成和公共服務意識的增強。 二是按照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公平地實現社會再分配,全面提高貧困群體的素質。構建和諧社會要按照以民為本的要求,從解決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現實問題入手。作為政府來說,要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通過社會再分配,更加注重社會公平,使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要為貧困群體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產品。 三是盡快解決貧困群體的社會保障問題。目前,包括下崗失業人員在內的城市低保困難群體約2200萬人。要做好社會保險和社會救助工作,尤其是社會救助制度建設是解決貧困群體的關鍵。同時積極鼓勵勞動者就業,加強就業服務體系建設。 四是要注重解決農村貧困向城市貧困的轉移問題。農村貧困人口向城市的轉移是我國目前城市貧困的來源之一。對于從農村轉移出來的貧困人口,地方城市政府應該給予相對寬松的環境,沿海發達城市應把這一部分人口統一納入城市管理之中,積極探索外來人口貧困問題的解決辦法。 最后,要積極防止城市貧困的“代際傳遞”。由于子女教育是城市貧困家庭最大的一個負擔,因此要增加對貧困城市教育和培訓經費的投入,鼓勵和支持多種所有制形式的職業技術教育,放寬和提高大學獎學金的標準,幫助貧困家庭的子女改變命運。 (作者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