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正文
 

海外市場風高浪急 中國今年兩大牛市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11日 17:18 《財經時報》

  全球商品市場急漲,投資者的風險意識普遍降低,很可能由一次意外事件觸發調整。中國經濟在基礎建設和房地產的拉動下,進入新的上升周期,今年股市、樓市進入牛市

  □ 陶冬

  筆者在此謹祝讀者們新春快樂,身體健康,萬事如意!同時,感謝讀者們的關心、
支持和批評。

  在2006年最初的六個星期,國際金融市場可以用“錢流滾滾、炒氣十足”來形容。當今世界上錢太多,利率太低,可投資資產的增加速度跟不上財富的增長。

  從去年第四季度起,隨著石油價格的回落,投資者的風險意識普遍降低,資金由債市流向股市,由發達國家市場流向新興市場,由證券市場流向商品市場,造就了全球股市的一輪急漲。新興市場更是出現狂飚,為IT泡沫崩盤以來所罕見。黃金、銅、鋁價格強力上揚,石油價格在圣誕節假期之后也出現反彈。相信這段時間賺錢的人多過虧錢的。

  不過市場風險,也隨著價格的跳升而不斷增加。筆者所在的瑞信自己制作的全球風險指數,自2005年10月27日以來迅速反彈,最近更達7.23,創下過去20年來之新高(見圖)。全球風險指數是由市場價格、資金流動性等指標合成,反映各國投資者對風險的關注、控制程度。

  當指數進入狂熱區間后,市場幾乎無一例外地會在近期出現一次明顯的調整。調整屬市場運作的規律,而調整的時機往往由意料之外的事件觸發。當資金用力過猛,呈強弩之末時,大市的調整往往來得自然,速度也很快。

  石油價格每桶60美元以上,在兩年前還被認為是會觸發全球危機的天價,不過在今天已不算一回事了。高油價對經濟的影響沒有變,只是市場的心態改變了——換言之,風險意識低了許多。伊朗核設施、以巴僵局、回教漫畫風波、產油國工潮等,可能將油價大幅拉高的國際政治、經濟事件比比皆是,只是市場選擇視而不見。

  從技術分析上看,石油價格在今后幾個月內創出每桶80-85美元(WTI)的可能性甚高。撇除通貨膨脹因素,這個價位已接近上世紀80年代初的歷史最高位。

  不過各地股市的調整,未必同步等幅進行,筆者對H股便相對看好。首先,新興市場普遍造好,但是亞洲股市落后于東歐和拉美市場(俄羅斯、巴西股市自2003年以來都分別上升了150%左右);其次,亞洲股市中資金基本集中在日本、韓國和印度,受宏觀調控和產能過剩影響,H股的升幅在2005年遠落后于這三個市場,今年則成為炒落后市的焦點;第三,

中國經濟可望重新加速,在基礎建設和
房地產
的拉動下,進入一個新的上升周期。

  與H股相比,人民幣資產的走勢可能更清晰一些。在2005年,筆者曾預言股市、債市、樓市三大熊市,最終應驗了兩個半。上海樓市跌了,但是其他不少城市房地產反而升了。筆者認為今年股市、樓市均屬牛市,債市則不振。

  A股市場的基礎面其實已獲穩固。除去石油公司,A股平均16倍市盈率已與H股(以及國際平均水平)大體一致。以銀行的盈利增長看,當銀行股東遠比將錢存在銀行吃利息值得。

  不過股權分置改革似乎犯了一個技術性失誤。

  在股權對價向流通股持有人發送新股時,發行人未對新股的拋售做任何期限限制,于是送股越多,遭拋售的壓力越大。這個技術性失誤相信還會對市場構成壓力,不過,隨著越來越多公司完成股改,基礎面因素會重新主導價格走向。

  至于房地產市場,不少二、三線城市在春節期間都相當活躍,開發商的信心好像也在明顯恢復。由于各地地方政府對房地產價格報道的控制,市場信息不對稱顯得十分突出,這不僅影響消費者的選擇,更影響中央政府的決策。

  這一輪宏觀調控以及房地產新政,并未能觸動過度的資金流動性,也就沒有觸動房地產過熱的根本。筆者認為,新的房地產熱已在二、三線城市悄然蔓延,上海、北京等城市則相對滯后。

  與世界其他國家相比,中國的生產力提高得更快,城鎮化建設更迅猛,收入增長也良好。如果人民幣名義

匯率上升緩慢,則實際匯率必升無疑——其中便包括房地產價格。長遠來看,在中國買房子,有可能買貴,但不會買錯。

  (作者為瑞士信貸董事總經理兼亞洲區首席經濟學家,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并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021364)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財經時報》,中國人首選的經濟周報!
全年定價:98元
電話訂閱:010—87762866轉8011、8017
網址訂閱:#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