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資病誘發獨資潮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15日 12:50 《財經時報》 | |||||||||
特約記者 趙冉 繼2005年6月以500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了廣州美晨20%的股份后,雅芳將于2006年第一季度完成剩余的6.155%股權的交易,屆時雅芳(中國)將掌握100%的控股權,由中外合資企業徹底變身為獨資企業。
外企的獨資化已不新鮮,但人們的議論耐人尋味。據說雅芳正承受著連續兩個季度的業績大幅下滑的苦果;同時,它在美國遭到了股東和投資者的質疑。 之前雅芳(中國)對媒體表示:“公司獨資的目的,是希望能夠通過100%控股權的優勢,更好地發展中國業務。” 雅芳不是唯一的個案,早年以合資形式進入中國的很多跨國企業,正越來越多地尋求“獨資”的渠道。 外企利潤率比中資低 前不久,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戰略系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對1998年和2002年在華企業利潤進行分類比較,得出了和人們設想大相徑庭的結論:外資企業的業績表現并沒有人們想象的好,實際上只比國企和有限責任公司這兩類好一點,不如其他中資公司的各類企業,包括股份制企業、私營企業和集體企業。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只包含年銷售收入達到500萬元人民幣以上的企業,在這樣規模上的比較,發現1998年外企根本就是負利潤,2002年雖然盈利,但利潤率很低,低于1%。 最新的統計數據則顯示,在2005年1—11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部國有企業和年產品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非國有企業)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比去年同期增長14.8%;集體企業利潤增長31.5%;股份制企業利潤增長26.4%,私營企業利潤增長42.4%,而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利潤增長最少,為5.3%。 “跨國公司以合資身份進入中國,并不像最初設想的那樣賺取高額利潤,甚至還虧本。”研究的牽頭人、光華管理學院教授許德因說。 他介紹,他們把企業規模、位置(沿海還是內陸)、行業等可能影響到利潤的因素都考慮在內,發現外企“還是比不上中資企業”。 管理咨詢機構博思艾倫咨詢公司的一項調查結果則指出:今后幾年,將近1/4的在華跨國公司并不能成為真正的贏家。也就是說,他們將只是保持收支平衡甚至虧本。 合資病 外方把業績不佳歸罪于合資企業弊病。“你永遠不要期待一個喝計劃經濟奶水長大的人習慣市場經濟思維。”在經歷了一系列痛苦的管理摩擦終于走向獨資后,某合資企業的外方管理者說了這樣一句話。 關于合資企業中外雙方不協調的傳言不絕于耳:外方抱怨中方辦事效率低,人情關系太濃;中方抱怨外方轉移利潤,風險和費用還要他們一起承擔。 改革開放初期,跨國公司在華投資主要以合資為主,一方面是政策限制,另一方面,是因為對中國的國情不甚了解,需要一個當地的合作伙伴。但是,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跨國公司對中國市場有了相當的了解,總結了足夠的經驗教訓,他們開始注意中方的種種弱點,并視之為絆腳石。 “從西方人的觀點,單是中國條塊分割的體制,對跨國公司統一戰略,就是一個很大的限制。”許德因在接受《財經時報》專訪時說。 合資企業一般都是地方政府牽頭的,政績、地方稅收、就業等諸多因素,使得地方政府往往干預合資企業里的決策。而各地方各部門政策法規把握尺度不一,不利于跨國公司在全國范圍統一經營活動。 例如,有的項目某個省市批準了,由于跨省市經營,其他省市不批準, 或者要求在當地再成立一家經營機構。跨國公司如有了一個江西的合作伙伴,他們的市場就僅限于江西,要出這個省,就要找新的合作伙伴,因此,跨國公司普遍在中國有很多個合作伙伴。松下獨資前,在中國就有30多個合資伙伴。 獨資為長遠利潤 全球整合,松下做的最重大的決定,就是將松下中國轉變為獨資公司。 獨資前,松下在華有50家公司,其中合資公司33家。2002年12月17日,松下電器(中國)有限公司首先轉變為獨資公司,英文簡稱也由CMC變為MC.MC成立后,開始與33家中方合資機構一家家地談判,勸說他們把股權轉讓過來。 很多早期進入中國的合資企業,開始通過增資擴股等方式轉變為獨資企業。2004年5月,寶潔公司以18億美元代價,與中國的最后一個合資伙伴分道揚鑣,徹底成為一家獨資公司。幾乎同時,西門子也以收購合資公司中方股份的方式完成了獨資化。2005年1月,合作了16年的中外運和跨國物流巨頭UPS也分道揚鑣。 過去跨國公司各個事業部在中國分別投資了幾十家企業,現在通過整合,把財務權集中到跨國公司中國總部,對銀行統一借貸,內部資金互相調劑。有公司估算,整合后綜合財務成本可以降低1/3。對于年資金流達到數十億元的跨國公司來說,這顯然是不能不考慮的成本。 南開大學國際商學院院長李維安曾牽頭做過一項調查,結果顯示,跨國公司在華成立合資企業幾年后,外方增資擴股的行為極為普遍。 拿天津開發區來說,合資與合作企業的外資比例分別達到65.8%和69.9%,而獨資企業總數已超過前兩類企業。 商務部研究院產業投資趨勢調研課題組最近公布的一份報告也顯示,國際跨國公司在中國的獨資化潮流不可阻擋,57%的跨國公司在生產方面投資,傾向于獨資新建。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