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風暴掃不盡銀行內鬼(5)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04日 19:14 財富時報 | |||||||||
問:“雙手互搏”能否滅“內鬼”? 金庸的名著《射雕英雄傳》中,周伯通被黃藥師困在桃花島十五年,百無聊賴中竟創出了“雙手互搏”,自己的兩只手“打架”也其樂無窮,用來對敵也十分厲害。中國銀行業也在困境中掙扎了很多年,今年推出的兩個“大動作”,也頗有點“雙手互搏”的意味,效果又會如何呢? 拷問“問責制”
這是一場由“內鬼重災區”建行刮起的國有銀行分行行長問責“風暴”,它曾一度像一股強勁的龍卷風一樣發展。建行湖南省分行行長孫建成及山西、黑龍江等3名省分行行長,吉林省分行副行長兼營業部總經理楊森相繼落馬。緊接著,中行20名二級分行的行長也被吹落了“烏紗”。 “板子”重重打在國有銀行分行行長的頭上,或許是因為分行營業部是不良貸款的“重災區”,與之相對應的,則是分行行長隊伍也是“內鬼”泛濫區。 “問責制”出臺后,各分行、支行一度被一種緊張的空氣所籠罩,老是接到一些上級行的“莫名其妙”的電話,行長們更是忐忑不安,“有問題的怕一旦東窗事發受到嚴懲,沒有問題的也怕牽連其中”。 “問責制”屬于內控體系的范疇,目的在于強化行長級管理人員的行政問責制度,督促他們更加勤勉、盡責地擔負起領導和督導重任,從而有助于改善銀行的公司內部治理環境。這無疑是一項針對“內鬼”的制度。但是,專家也指出,“問責制”就好比一把雙刃劍,容易引發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一些分行行長為了逃避“問責”,會想盡辦法甚至不惜弄虛作假來達到考核標準。不良貸款是考核分行行長的一個“鐵”指標。來自銀監會的調研結果顯示,一些國有銀行為了完成不良資產比例下降的任務,把不良貸款人為調整為正常貸款,而且問題極為嚴重。 這些“作弊”者中,又有多少是“銀行業潛規則”的玩弄者呢? 但是,“問責制”更多地是拿職務說事。“問責風暴”中,銀行業曾是“烏紗滿地”,既有責令辭職、免職的,也有引咎辭職、職位調整的。這其中又有多少人以脫“烏紗”換來了逃避法律懲處呢? “人事大洗牌”能治“燈下黑”? 一個顯而易見而又被人忽略的問題是:中國銀行業近兩年頻現大案,卻并沒有銀監會系統的人士對此負責。翻閱近兩年發生的銀行業金融機構大案要案,也都不是由銀監會系統發現,而是來自于舉報、紀檢、銀行報案等非正規途徑。銀監會有“燈下黑”。 對此,被稱為“具有國際水準的金融家”,“善于發現商業銀行灰色地帶”的銀監會主席劉明康,從今年7月開始至今,掀起了一場全國范圍的“人事風暴”,對銀監會干部“全國大調整”。并宣布了關于干部交流的一系列文件,將干部定期交流輪崗變成一項可操作的制度。 輪崗和交流是為了增強監管的有效性,避免出現熟人、同學、朋友等人際關系。長期在一個地方容易出現裙帶關系,監管與被監管方都有情面問題,或許是“燈下黑”產生的一個重要原因。一個“情面問題”就將銀監會干部的過去掀成了“老皇歷”。被很多人津津樂道的“人事大洗牌”,實際上更容易讓人想起惡名昭著的腐敗官員“異地做官”、“帶病升遷”問題。 “問責制風暴”刮不到銀監會,“燈下黑”的現象是否會依舊存在,銀行業“內鬼”是否會依舊猖獗?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