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正文
 

楊啟先:改革遭遇兩大阻力 成敗系于高層決心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31日 08:09 《財經時報》

  ——訪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楊啟先

  □本報記者 徐寒梅

  遭遇兩大阻力

  《財經時報》:2005年初中央明確規定今年是改革攻堅年,重點在政府行政管理體制與職能轉換,但恰恰在2005年,人們對改革質疑很多,甚至出現了某些否定改革的聲音。為何會出現這種局面?哪些因素在阻礙改革?

  楊啟先:就政府改革而言,理論上應該盡快推進,但從實際情況看,往往難以推進,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是政府體制服從于政治體制。在政治體制沒有改革的情況下,政府行政管理體制的改革一般很難真正啟動。

  特別是政府體制改革是權力利益的深刻調整。過去的改革也是權力利益的調整,但往往是從上到下單向的,受益者多,受損者少,擁護程度比較高。而政府行政體制改革,是政府自身的橫向調整,可以說是政府的自我革命,對不少單位和個人來說,權力和利益很可能失大于得,甚至有失無得,必然遭遇很大阻力。

  二是社會承受能力有限。中國現在有很多潛在的社會問題,如失業、三農、最低收入保障、分配差距等。如果改革走得太快,不僅不能緩解這些問題,反而會加重這些問題,從而導致社會不穩定。

  關鍵在政府改革決心

  《財經時報》:現在有不少地方政府強行征用村民土地,導致糾紛甚至慘劇,凸顯現有土地制度缺陷。該如何改革?

  楊啟先:在如何解決土地問題上,人們有不同看法。我認為目前只能通過相對固定的土地使用權來解決,搞土地私有化不太可能。因為我國現在還要以公有制為基礎,國有經濟保持主導地位,這種意識短期內不可能根本改變。

  《財經時報》:在這輪宏觀調控中,政府相關部門動用了一些行政手段,計劃經濟有卷土重來的跡象,這似乎不利于市場經濟的完善。

  楊啟先:宏觀經濟失調會引發很多經濟社會問題,政府著急時有可能采用某些行政手段,因為行政干預見效往往更快。但從我國最近幾次宏觀調控來看,應當說用行政手段干預的成分是越來越少的。不過在目前的政治體制下,要完全改變這種情況也很難。

  《財經時報》:為了履行WTO的承諾,銀行業在外部壓力下,改革進展很快,而醫改、教改因為沒有這種外在壓力,改革都不太成功。我們是否需要通過加大開放的力度,從外部尋找改革動力?

  楊啟先:改革開放之初中央就提出要“通過開放促進改革”。在國內金融風險、對外開放雙重壓力下,政府做出了深入改革國有四大銀行的決定,給幾大國有銀行注入巨額資金,滿足資本充足率要求,使市場化改革得以進行,并取得了突破性的較好效果。這說明中國的任何改革,關鍵看政府改革的決心。

  改革突破口

  《財經時報》:目前改革面臨很大阻力,下一步改革的突破口在哪里?

  楊啟先:政府改革阻力雖大,但也不能因此停步。我認為目前最好的辦法是釜底抽薪,通過進一步推進資金和土地等要素市場化,來有效促使政府職能的轉變。

  現在政府對經濟活動的干預,主要已經不再是通過指令性計劃,而是通過掌握要素分配,掌握大批壟斷性和半壟斷性國有企業來實現。

  只要生產要素市場化了,政府就不可能用行政辦法隨意干預生產要素的配置,其職能就必須轉換。國有企業就再也不能吃銀行的“大鍋飯”,不改革就會被淘汰,這樣也可以逼迫國有企業深化改革。

  《財經時報》:除了推進要素市場化,還可以做哪些實質性的改革?

  楊啟先:可以進一步推進醫療、教育、社會保障等社會事業改革。搞好這些改革不僅可以解決這些社會事業長期落后的問題,而且可以提高群眾對改革的支持度,獲得他們的真心擁護。

  這幾個方面都是“以人為本”的實事,也需要政府扎扎實實去做。現在政府應當說有能力做這些事情。即使財力不夠,政府也可以通過縮減財政性的基本建設投資、適當減少國家在生產經營項目方面的投入來辦好這幾件實事。

  推進要素市場化、完善社會保障體制,只要高層下決心,是比較容易推進的事情,政治阻力也不大。當這方面的改革進行一段時間后,人們對政府的支持度更高了,政府本身的職能也大大減少了,那時候再推進政府管理體制改革,阻力就會小得多。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財經時報》,中國人首選的經濟周報!
全年定價:98元
電話訂閱:010—87762866轉8011、8017
網址訂閱:#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