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糧液為何癡心不改 繼續自己的制造汽車之路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12日 11:19 中華工商時報 | |||||||||
□王義偉 年終歲末,最好賣的商品之一是酒,最不好賣的商品之一是汽車。 酒好賣,無需說明原因;汽車不好賣,是因為產能過剩了,庫存積壓了。
剛剛結束的國家發改委年度工作會議傳出消息,目前存在產能過剩壓力的行業有10個,其中就包括汽車。相關信息顯示,現在我國已有整車生產能力800萬輛,在建的產能為220萬輛,過剩200萬輛。發改委工業司官員透露,“十一五”期間形勢更加嚴峻,如果不對投資進行限制,“十一五”期末,汽車產能可達2000萬輛左右,比實際需求多出一倍還多。 形勢很嚴峻。對于那些已經進入汽車制造領域和準備進入汽車制造領域的投資者來說,紅燈已經亮起來了。 有一個投資者卻在執意前行,這就是國內白酒行業的龍頭老大:五糧液集團。 根據媒體的報道,11月下旬,五糧液集團下屬的普什公司正式決定在重慶九龍坡生產汽車機械模具及發動機零部件,總投資3億元。業內人士估計,五糧液可能會通過已經熟悉的生產環節,采用收購、并購的方式與汽車制造企業聯合,然后正式進入汽車業。此前,五糧液集團總裁王國春曾表示,五糧液已完全具備整車的生產能力。 五糧液最初決定進軍汽車制造,是在2003年。在這前后,由于汽車業的巨大利潤和廣闊前景,國內企業曾掀起一股規模龐大的外行造車的熱潮,其中五糧液是吸引眼球最多的趕時髦者,有評論甚至用“酒后造車”加以嘲諷。 2003年做出決定的時候,五糧液對自己是充滿信心的。當時他們判斷,國內汽車銷售市場很好,國際整車毛利只有5%左右,而中國還在20%以上。不但如此,五糧液由于銷售業績一直很好,手中存有大量現金,因此,在汽車之外,還進軍其他產業,開始了自己的多元化戰略。五糧液在多元化戰略中表現出了充分的自信。王國春曾經表示,五糧液將要介入的新產業必須遵循四大標準,其中一個標準就是“5年內進不到行業前三名、10年內做不到龍頭老大的不介入”。至于如何才能做到老大,王國春說:“一旦選定這個行業,我們就會不惜一切代價,盡可能多的集中人力、物力,10年內成為這個行業的龍頭老大。” 轉眼兩年過去了,酒類市場風云依舊,汽車生產廠商的步伐卻日趨艱難。整個2005年,人們聽到的最多的聲音是降價,國產車降價、合資車也降價,低檔車降價、高檔車也降價。汽車產能過剩已經成為事實。 在這樣的情況下,五糧液癡心不改,繼續自己的制造汽車之路,確實讓人感到費解。 筆者猜測,五糧液堅持造車的原因不外乎兩條:其一,開弓沒有回頭箭。既然已經進來了,騎虎難下,回頭很 難;其二,對自己仍然具備充足的信心,還是想在汽車制造領域有一番作為。 我們很難預料五糧液的造車之路會走到哪一步,但是有一點是讓人擔憂的:假如有一天五糧液推出了屬于自己的整車,消費者能否接受是一個大問題。畢竟,開著一輛由造酒企業造出來的車,至少在筆者看來,心里面的感覺一定是怪怪的。不但筆者,相信很多消費者的感覺也會是怪怪的。 這是一種消費心理障礙。對五糧液來說,這是一個關口。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