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安全生產問題需系統性思維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11日 14:43 《財經時報》 | |||||||||
國內的礦難幾乎成了一個“癌癥”。僅在12月,就有三起重大礦難。 2日凌晨6點,貴州六盤水市水城縣阿嘎鄉仲河煤礦發生瓦斯爆炸,16名礦工遇難。2日23時,河南省新安縣石寺鎮寺溝煤礦發生透水事故,42人下落不明。而剛剛發生的河北省唐山市劉官屯煤礦爆炸事故,死亡人數已達到74人,目前仍有32人下落不明。 在中央三令五申之下,各地的礦難仍在頻發不斷。目前看來,國家在努力減輕煤炭
從歷史的角度看,西方國家先后完成了三次能源變革,先是實現了“煤代柴”,然后又實現了“油代煤”,最后又走向了多元化能源。西方國家完成這種能源變革所用的時間,從1760年的英國工業革命開始,到20世紀的90年代為止,總共用了230年的時間。 在中國,煤炭的開采歷史雖然很長,但從能源的高需求時期開始計算,我們其實僅僅經過了一、二十年的時間,這不是簡單的時間差距,這意味著我們有大量復雜的問題根本就沒有來得及得到妥善的解決。在這種情況下,就礦難問題來就事論事,顯然不是上策,反復出現的礦難,早已經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從公共政策的角度來看,我們最需要的實際是一種系統型思維,是一種能夠從戰略高度實現全面解決的方案。 全面的方案是系統性的方案,這種方案必然會涉及到法律、財稅、金融、信息和宣傳等各個方面,涉及到的部門也會有能源部門、環保部門、財政部門、金融部門、稅收部門和宣傳部門,這些部門如果繼續條塊分割,互不支持,那么將很難很好地解決礦難問題。 上海支柱產業五年一大變 各地政府的“十一五”規劃陸續披露,比較其中的支柱產業的變化,可以看出區域經濟的發展軌跡,以及地方政府的發展思路。以上海為例,近期廣泛傳播的消息是,一度拉動上海經濟飛速增長的房地產業,已經基本被確定不再是“十一五”規劃的支柱產業,“取而代之的將是航天及海洋業”。與此相比,5年前,上海市的“十五”計劃首次將房地產業與信息、金融、商貿、汽車、成套設備一起定位為六大支柱產業;現代物流業在“十五”計劃中被確定為“四大新興產業”之一。而在“九五”期間,上海市的六大支柱產業分別為汽車制造、通信設備、成套設備、石油化工、鋼鐵和家電。從近三個五年計劃來看,上海的支柱產業基本是五年一大變。在一定程度上,這顯示了上海對于戰略發展方向認識上的搖擺。此外,上海在“十一五”規劃中對房地產業進行低調處理,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房地產增長過快,成為本輪宏觀調控的主要著眼點。不過,從上海房地產市場的規模來看,上海已經過了快速擴張期,今后將進入如何理順市場的“成熟期”。所謂“房地產業將因此退出歷史舞臺”的說法,更是不切實際。 廣東老板為什么不愿搞產業升級? “廣東老板”一直是中國企業家群體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最近在全國都講自主創新、產業升級的時候,他們似乎并不盡心把企業做大做強,明顯表現出缺乏產業升級動力的跡象。近日,一名在廣東“有頭有臉”的老板分析,“缺乏安全感,我心里沒底,所以,不想做這些長線的投入!”“營銷升級”的效益很快就能看到,但技術升級意味著大筆的研發投入,是否能見效卻很難說。如果說這是近憂,那“怕死”則是這位老板的遠慮。“賺這么多錢干嗎?10億和100億,對我來說有什么區別?企業還要大規模擴張嗎?”現在,在珠三角不少老板們的茶桌上,這樣的感慨已經頗為流行。20多年來埋頭賺錢、不問時事的風氣悄然生變,在社會的轉型中,身價不菲的老板們在“劫殺”和“仇富”的輿論中不再動力十足,或者小心翼翼地守著自己的產業,或者干脆移民國外,“希望子女安身立命于更安逸和健康的國家”。當掌握著大量社會財富的群體,失去發展動力,由于擔心自己的命運而開始動搖時,產業升級便成了政府部門自彈自唱的游戲,社會轉型的艱難便可想而知。 直銷灰色空間加大 《直銷管理條例》日前正式實施,但直銷巨頭為保障合法的市場倍增效果,正在曲線回避直銷法規的嚴厲監管。目前多數推銷員就是店主以前所擁有的多層次直銷團隊的成員,團隊也依然以多層次形式存在。所謂的“以網養店、以店護網”也就是依靠連鎖店鋪來保護隱藏在后面違規操作的多層次直銷團隊。 沒有采取開店的做法的企業也會在價格上做“手腳”。一種方法是制定雙重的價格體系,一種是對外公開的獎金不超過30%,另一種則是浮動的獎金,實際上這部分只有內部人才知道。另一種方法是靠巧立名目設立很多獎勵項目,向經銷商轉移利潤。(賀軍)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