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大煥:基本醫療保險應覆蓋全民 由國家買單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01日 08:26 東方早報 | |||||||||
早報評論專欄作者 童大煥 在社會各界對“天價醫療費事件”———病人67天住院耗資550萬元———給予高度關注之際,衛生部網站11月28日突然公布了高強部長不久前在全國衛生廳局長專題培訓班上的講話。高強代表衛生部向社會承諾打破公立醫療機構壟斷,直指醫療事業管理“不公平”,認為應該通過改革將一部分公立醫療機構改制,由社會力量舉辦。
我贊同《東方早報》首席評論員魯寧先生的觀點:打破壟斷引入競爭是醫改成功的前提條件。截至2003年底,私立醫療機構仍然只占全部醫療機構的4%,公立醫院大部分都在逐利,又享受免稅和政府補貼。這樣的管理“不公平”,既放松了對公立醫院的監管,也限制了民營醫院的發展。但打破壟斷只是醫療改革的第一步,醫改的最終目標,是建立價格和服務適應于社會發展的醫療服務體系和人人享有基本醫療保障的公平保障制度,最好的改革,就是讓老百姓都能看得起、看得“好”病。為此,在醫療改革上,除了打破壟斷,我們還可以在其他多個方面同步推進: 應該取消現有公立醫院的分級制度,平衡公共醫療資源的公平分配。據衛生部提供的數據,目前全國80%的醫療資源集中在大城市,其中的30%又集中在大醫院。與此對應的是,鄉鎮醫療機構生存艱難,全國鄉鎮衛生院三分之一倒閉,三分之一虧損,三分之一維持。很多地方的三甲醫院,往往處于別無分店的“市場壟斷”地位,患者明知其價格高服務差,但是別無選擇。靠公共醫療投入的增量部分來遏止“馬太效應”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在現有存量上做足功夫。一些昂貴的重要醫療設備必須從現有公立醫院中獨立出來,在一定范圍內實行重新合理布局,實現全社會資源共享。既破除現有的資源壟斷,又充分提高重要設備的利用率,降低國家的重復投資成本和患者的使用成本。 應該建立多層次的醫療保險體制。基本醫療保險應該覆蓋包括農民、兒童在內的全體國民,由國家買單,對特殊窮困病人應另有減免機制;企業保險和社會保險則作為公民更高層次的健康保障追求。即使是國家提供的基本醫療保障,也不能由某個機構壟斷經營,應該交給商業保險公司,實行競爭性經營管理;商業保險公司則為受保障人群指定多家可供選擇的醫院和醫生。既保證保險公司有控制醫療成本的主動權,也保證醫療機構和醫生之間的公平競爭以及患者較為自由充分的選擇權。同時建立重要醫療設備、醫院、醫生相分離的制度,以及醫、藥分離的制度。 應該鼓勵民間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的發展,確保公、私立醫療機構之間的公平競爭。本次衛生部“打破壟斷”的構想中,計劃把公立醫院都定為非營利性,把社會辦醫院都定為營利性。這樣做可能是為了便于管理,因為民間非營利性醫院界定比較難。但管理部門應該擔負起更多的責任,不應只圖管理方便。在國外,很多非營利性醫院和大學都是由宗教、慈善組織和NGO來實施的,它是扶危濟困、平抑市場的重要一環。可以參考他們的政府管理經驗。另外,現有的也有兩個辦法來界定:一是和公立的非營利醫院服務水平和價格作比較;二是根據它是否由慈善組織來經營管理做甄別。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