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正文
 

美國對華也需要一個聲音說話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20日 20:43 《財經時報》

  考慮到美國國內“虛實”各端對華不能“一個聲音”說話的“優良傳統”,一個時期內不會太好也不會太壞也許仍是中美關系的常態

  □ 金戈

  11月19日,美國總統布什將乘坐“空軍一號”訪問中國。在沿著“空軍一號”的航向
探討中美關系未來發展軌跡的同時,另一個歷史問題同樣讓人難以忽視,那就是為何自建交以來中美之間總是陰晴交替甚至雨雪交加,在中美之間保持陽光持久照射為何如此其難?

  其實回首“空軍一號”飛來方向,就不難發現這是因為美國同樣面臨著歐盟在外交上用“一個聲音說話”的難題:美國諸多智庫、利益集團、媒體及官方等各種力量之間及其各自內部,對華主張不但千差萬別而且都能曲曲折折反映到政府現實決策中來。

  “中國觀”在美國遠沒有統一和定型。

  智庫集團“虛”火過旺

  堪稱當今世界最發達的美國智庫集團,與政府之間擁有一種“旋轉門”式的互動:學者進則任政府要職貫徹主張,政府官員退則入智庫搖旗吶喊。所以許多智庫實際充當了“影子內閣”,其思想也往往成為一時綱領。

  如著名的布魯金斯學會素有“民主黨流亡政府”之稱,而布什此次亞洲之行首訪日本謀求強化日美軍事關系,其靈感又來自智庫國際戰略研究中心。

  更復雜的是,美國智庫不僅有本事主宰國家外交思維,其內部還有左中右之分。中左派觀點較能珍視中美共同利益,右派則好突出意識形態等分歧。

  以對臺主張為例,初出茅廬的新美國世紀計劃主張放棄“一中”及“模糊戰略”,老牌的蘭德公司則強調“維持現狀”,半新不舊的國際戰略研究中心則警告美國謹慎扮演兩岸調停角色。這些彼此差異甚大的主張,僅在布什短短五年任期內就都已先后得到體現。

  與思想庫靠“務虛”影響政府不同的是,無處不在的利益集團往往靠“務實”手段影響甚至決定著白宮的內外政策。

  利益集團明敲實打

  國際戰略研究中心總裁哈姆雷認為,影響美國官方對華決策的主要有工會、高科技企業、宗教界、防務界和商界五大勢力。其中民主黨主導著認為中國會奪走美國人就業崗位的工會和主張到中國尋找商機的高科技企業,共和黨則控制著對華較為友好的商界和不怎么友好的宗教、防務勢力。

  這種一黨內部有多種勢力且主張形同水火的現象,體現在對華政策上就只能是搞平衡,有時甚至是莫明其妙的平衡。此次布什訪華前美國國務院發表指責中國宗教政策的《2005年度國際宗教自由報告》,就無疑受到了美國宗教界的影響,這些動作顯然與布什訪華極不協調。

  由于只要感興趣,任何勢力集團都可就中美關系中的某個議題挑起事端,再加上各種勢力都控制或支持一些能推波助瀾的媒體,上述種種“務虛”和“務實”者的存在,客觀上使美國這個選舉至上的國家在外交決策上不斷受到各種幕后強勢的影響。這既在輿論上促成美國國內對華潮流階段性變化,也導致白宮對華政策猶豫動搖、左右搖擺。

  權力機構南轅北轍

  從上世紀90年代初“中國崩潰論”盛行到90年代中期“中國威脅論”取而代之,再到“9·11”事發“中國威脅論”讓位于 “建設性合作關系”,再到“9·11”四年之后對中國指責聲音再次雀起,都證明了“空軍一號”飛往中國的航線不可能是筆直的。

  其實,即便是同在前臺的美國國會和白宮,各自的外交主張有時也難以統一。而組成美國國會的參眾兩院,在對華主張上也往往南轅北轍;分析家則始終能在白宮中區分出鷹派與鴿派。

  同時,美國國會已習慣于通過立法插手總統的外交主導權。如此次布什訪華前,美國國會“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就發布了長達222頁的年度報告,督促他解決人民幣匯率并阻止中國在非洲、中亞和拉美收購石油資源等問題,令準備通過亞洲之行撈回顏面的布什,未曾出行就已感到自己人出的考題咋那么難!

  中美關系亂中有進

  美國也不是沒有試圖改變這種“對華主張輪流唱戲”的尷尬。今年8月美國與中國舉行首次戰略對話,就是對形成統一對華評估出發點的一種嘗試,以期避免美國國內各種力量紛紛從一己視角指點江山。9月21日美國副國務卿佐利克發表《從會員到責任:中國向何處去》的演講,也被認為包含有建立統一和穩定的對華政策框架的意圖。

  但輿論遺憾地發現,美國官方稱中美首次“戰略對話”為“高層對話”,強調“戰略”兩字僅對盟國使用,仍透露出白宮對如何定位與中國的戰略關系舉棋不定。如果再考慮到美國國內“虛實”各端對華不能“一個聲音”說話的“優良傳統”,一個時期內不會太好也不會太壞也許仍是中美關系的常態。

  不過在摩擦不斷的情況下,中美仍能在今年實現兩國元首五次會面,也說明“常態”心理正在使中美關系走向成熟。但輿論認為,要使這種成熟達到更高層次,中美之間還需要展開反省和立體外交。

  事實上,一向被視為“鷹派”的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在訪華后稱“中國在本世紀或下世紀將成為美國最重要對手”的提法是錯誤的,“沒有人知道到底會不會,可能連中國人自己也不知道”,就已經代表著一種反省的開始。那就是在對華政策上究竟是抓住什么意見算什么意見,還是在事實基礎上形成主見、定見。

  (作者單位:南京陸軍指揮學院)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財經時報》,中國人首選的經濟周報!
全年定價:98元
電話訂閱:010—87762866轉8011、8017
網址訂閱:#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