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全球范圍利用資源能力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20日 20:31 《財經時報》 | |||||||||
□ 馬毅穎 2005年,對中國企業而言,它是融入全球經濟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無論“走出去”還是“請進來”,都被賦予了新的內涵,并實現了新的嘗試與跨越。 伴隨中海油競購尤尼科、海爾競購美泰、中石油收購哈薩克斯坦石油公司……中國
在這一年里,中國企業面對全球政治經濟新態勢,其國際化戰略戰術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磨合與碰撞。如何更加有效地應變與互動,已經成為新形勢下中國政府和企業刻不容緩的戰略思考。 即將實施的“十一五”規劃被認為是中國大有作為的“黃金發展期”,也是應對國內外各種挑戰的“矛盾凸顯期”。站在一個新的歷史節點,中國企業應該以怎樣的姿態,去理清發展思路和方法成為一個值得思考的現實問題。 2005年是中國加入WTO第4個年頭,盡管經濟全球化已經是一個熱議過后的話題,但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推動中國經濟發展已經越來越受到關注。然而,按照西方制定的市場規則參與國際競爭,中國企業已經越來越多地領略到了不同的競爭起點所帶來的不公,甚至頻頻遭遇政治小生的阻擊。 2005年國際商戰風云,已經讓中國企業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跨國資本流動以及跨國企業經營對中國經濟和中國企業產生的深刻影響。這種影響已經不僅僅表現在中外企業之間的關系,而是擴展到區域乃至全球品牌、市場、資源以及能力競爭關系;這種影響不僅僅是企業間簡單的競爭,而更折射出國家間實力的較量。因此,從全球互動的角度來闡述中國企業的和平發展戰略,以東方的智慧思考西方的規則,有效地加深東西方之間的了解與信任,就成為中國企業國際化的現實要求。 恰恰是在遭遇逆境的同時,全球經濟一體化也在打造著新一代中國政治、經濟的領袖群體,未來能夠在全球經濟領域享有更多話語權的中國企業,一定會在新的歷史時期脫穎而出。 毋庸質疑,只有在全球化的競爭環境中,才有可能誕生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 中國企業要變得更有效率和競爭力,就必須學會在這種復雜環境之下,建立自身在全球范圍內利用和使用資源的能力。 中國企業要想在體制和管理方面實現向世界級的企業跨越,就必須敏銳地面對和順應隨時可能發生的新變化。 中國企業要加快國際化進程,就必須從企業戰略角度,研究如何有效地建立全球化的經營架構,如何有效地利用全球資源,如何有效地進行跨國資本運作,如何有效地突破貿易壁壘,如何有效地通過自主知識產權和技術標準等來建立自己的門檻,如何有效地建立相應的國際化人才戰略等等,并且納入國家發展戰略中統籌考慮,這樣才可能使制約中國企業發展的瓶頸有效地得以疏解。 面對全球經濟和產業結構新一輪的調整,如何解決中國能源瓶頸?中國能源的未來出路在哪里?在世界舞臺上,中國應該如何展示自己?中國企業是否做好了國際化的準備?如何評價中國企業國際化的內外環境?如何權衡中國企業走出去的發現成本和整合成本?中國企業應該如何“自我營銷”?中國企業怎樣在經濟全球化中實現多贏?這一系列的問題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強化主動應變的意識與機制,確立積極互動的理念與策略,是中國經濟和中國企業謀求未來十年乃至更長時期發展的基礎。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