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參股15家中資銀行 金融開放可否內外平等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06日 16:25 《財經時報》 | |||||||||
□牛麗靜 截止目前,外資共參股15家中資銀行;中外合資成立的基金公司有19家(其中,2004年以來成立的有11家);外資參股和控股的保險公司有19家。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中國金融機構預計出讓的股權總標底超過200億美元。
中國金融業的對外開放速度之快由上述數據可見一斑。與之形成對比的是,其對內開放還存在諸多限制。 很多私營資本謀劃成立民營銀行多年,但至今未有實質進展。民營企業在金融領域所受限制有例為證。據傳,溫州民間游資多達5000億元,其中用來炒房、炒油、炒煤的達2000億元。溫州一些企業家因此想通過一些創新方式利用這些資金,去年,9家民營企業聯合成立名為中瑞財團的金融控股公司,希望搭建一個金融平臺。 該財團一成立似乎就引起監管當局的恐慌,隨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對該財團進行監控。銀監會通告所有銀行,對這9家股東企業的貸款要謹慎對待,于是,工行不得不終止其與中瑞財團簽訂的協議。 中瑞財團投資的項目旋即也被叫停。 表面上,銀行的股權轉讓未向民營資本關上大門,包括西安商業銀行、深發展等銀行的股權轉讓并未明文拒絕民營企業,但結果仍鮮有民營企業參與,主要原因在于民營企業的經營環境和投資環境太差。 本土證券界人士因對大量外資進入表示擔憂,因此,換一種視野看問題的大有人在。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就呼吁,應放寬限制,讓更多的民營企業參與到券商的重組中;天則經濟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席張曙光也認為,金融對外開放應該,但對內開放也要同時推進。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