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銀行面臨斷奶危險 襁褓中的建行等待自立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06日 15:53 《財經時報》 | |||||||||
國有銀行是政府備受寵愛的驕子,由于堅信作為父母的政府不會對自己撒手不管,也就容易有恃無恐,國家一次次注資造就了建行這個人造美女。問題是哪一天政府不救助了,一直生活在襁褓中的建行能否獨立行走 □周業安
這段時間,資本市場最熱鬧的莫過于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0939.HK)登陸港交所,這個號稱全球近4年來最大規模的IPO項目募集資金達到80億美元。雖然上市次日即跌1.1%,但市場對其關注度仍在持續升溫。 僅從建行遞交的成績單來說,十足一個美女,建行招股說明書顯示,截至2005年6月30日,該行每股收益為0.15元人民幣,總資產收益率1.39%,凈資產收益率高達28.6%;在五級分類下的不良貸款比率已從2002年的20.9%下降為2005年6月的3.91%,其不良貸款比率是四大國有商業銀行中最低的;資本充足率從6.9%上升至11.3%,足以進入全球最優秀的銀行之列。 有這么一張漂亮的臉蛋,建行在資本市場上當然底氣十足。問題在于,這種底氣是否長久?有人把建行比作人造美女,把這次上市稱為對人造美女的定價。這種類比倒也不恰當,人造美女也是美女,已經改造好了,就可以過美女的生活,不會回潮。 但一個企業,要變得漂亮,就不僅僅是依靠財務指標,而是從內及外的修煉。如果內功根基不深,即使短期內整容成功,也不過是曇花一現。內功的淺薄最終會導致其容顏迅速衰老,也就是所謂“變臉”。我們不能不擔心建行存在回潮的可能,市場同樣也會擔心這個問題。 對企業前景不太樂觀的預期來自其制度背景,國有銀行就像一個備受寵愛的驕子,整天被父母放在掌心,生怕磕著碰著,這樣一來,也就使得孩子失去了許多參與競爭的機會。人總是要在激烈競爭的環境中才能成長,否則,總是養尊處優,看起來白白胖胖,實際上外強中干。 我們先來看看建行是如何麻雀變鳳凰的。和其他國有銀行一樣,在這個蛻變的過程中,父母費老勁啦。1998年,財政部發行特別國債,向四大行注資2700億元充實資本金;1999年,成立四大資產管理公司,專門處理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資產問題,但收效不佳;2004年1月6日,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將450億美元的外匯和黃金儲備注入到中國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難怪有人說,為了把建行改造成美女,政府花了大約4600億元人民幣。 顯然不只是建行,政府和所有國有銀行之間實際上存在一個博弈關系,而這個博弈過程中有一個關鍵前提就是,政府不救助的策略是不可置信的。作為孩子的國有銀行堅信知道作為父母的政府不會對自己撒手不管,也就容易有恃無恐。 對銀行來說,如果做得不好,總能找到合適的理由,在銀行擁有私人信息的前提下,道德風險問題就會出現,銀行會通過偷懶、尋租等策略來增加私人利益,而政府不可能完全監控銀行的這種行為。政府總是選擇救助,結果,不良資產成了國有銀行要挾政府的籌碼,即如果要降低金融風險,就必須注資和通過行政手段消除壞賬。 海外投資者非常清楚原國有商業銀行的這種制度特征。對這些投資者來說,并不需要像個證券分析師一樣,仔細研讀他們的各種財務信息,因為這些財務指標也是不能反映國有銀行的全部。說得更極端一點,財務數據對其股票基本價值并未構成全部的影響。理性的投資者真正需要權衡的,還有其背后的政府行為。從好處看,建行有一個國家信用背景,破產風險非常低,而漂亮的財務指標也有保障。 但父母的溺愛總是有副作用,如果建行的收益總是和政府的救助掛鉤,也就相應增大了另一個方向的風險。如果有一天政府不救助了,一直生活在襁褓中的建行能否獨立行走?投資者基于這種權衡進行估價,市場上建行的股價走勢也必然會反映出這些竊喜和憂慮。 對建行未來的擔心是不可避免的。政府對國有銀行的救助現在被當做天經地義的事。但老百姓總是會逐步認識到,原來這種救助所需的錢都是來自自己的腰包。無論是匯金公司還是財政部,所用的資金無非是稅收而已。老百姓憑什么自己掏錢來養活國有銀行?實在找不到任何的理由。 一旦政府的行為真正規范,也就意味著建行等國有銀行面臨斷奶,也不知這些孩子們是否準備好獨立行走了? 好在建行也逐步意識到這個問題,從其制度建設上看,一來按照公司法建立了規范的董事會和監事會制度,二來引入了戰略股東,其中美洲銀行獲得9%的股份。根據協議,美洲銀行將于未來7年,派駐50名左右的專業人士參與建行工作,提供風險管理、公司治理、信用卡、個人銀行業務、全球資金服務及信息技術等領域的協助。但愿建行真的能利用這個機會學會自己養活自己。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導)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