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熱與弱勢感彌漫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06日 13:26 經濟觀察報 | |||||||||
關于今年的公務員熱,已有多種解讀。畢竟,近百萬考生報名,平均錄取率約50:1,熱門職位超過1000:1、2000:1,以及名副其實的榮登“中國第一難考”,讓人驚嘆,值得琢磨。不過,在解讀這一現象時,人們似乎忽略了公眾的集體惰性心理,及其背后彌漫的“弱勢感”。 在當下中國,公務員考試承載著兩大職能,一是階層流動,二是社會資源的再分配
在一個自由的或者說追求自由的社會,集體性的對某個行業過于推崇,對其他行業心存惰性,顯然不太正常。惰性,意味著害怕,想要躲避。怕什么?怕貧窮、怕沒有體面和尊嚴的生活、怕沒有安全,總的來看,就是害怕被社會邊緣化和忽略。這種心理,可以叫做“弱勢感”。 比如,城市里的一個月收入幾千元的普通公司白領,從國人的平均收入來看,他不應該是弱者。然而,當他辛辛苦苦積攢幾年,終于支付了一套房子的首付之后,他從此需要節衣縮食,為接下來幾十年的還房貸而奮斗。因為房子,他會有一種弱勢感。 再比如,農村一個有幾畝地、幾頭豬的農民,當孩子小的時候,他可能還有存款,然而,一旦他有一個孩子考上了大學,四年下來,他很可能花光了十幾年攢下的存款,甚至負債。他的心里,肯定有弱勢感。 正是因為弱勢感,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了考公務員。筆者以為,強化權力監督、遏制公務員灰色收入固然重要,但更為重要的是思考怎樣消解人們普遍存在的弱勢感——如何保證在這個社會上,一分的努力,就能獲得一分的回報,而且只能獲得一分的回報;如何保證每個人在尊嚴上是平等的,在社會保障上是一視同仁的,沒有因為他是所謂的外地人而無法享受到權利和服務;同樣還要思考,如何保證一個人只要遵循法律,他就能獲得法律的保護,獲得安全,不管他是高官,還是普通老百姓…… (北京 趙繼成) 期待正確的激勵制度 在教育部2005年第11次新聞發布會上,副部長張保慶一改教育部往日言辭謹慎的風格,大膽怒斥一些地方執行國家助學貸款政策不力。很少有人意識到,這是張副部長的“告別演出”。已經61歲的張保慶,已經到了中央規定的官員退休年齡。果然,10月28日,國務院免去張保慶教育部副部長職務,任命李衛紅為教育部副部長。 張保慶對記者說,反正我要退休了。只有離了休才敢說真話,不禁令人悲從心起。有人說張保慶是個有良知的官員,然而,良知即使有天賦的力量,在體制的壓抑下,擁有再多良知的人也將無法喘息。剛剛逝去的巴金,作為上個世紀的良心,他在文革的時候也不敢說真話。他在《隨想錄》中寫道,“我自己也把心藏起來,藏得很深,只想怎樣保全自己……我相信過假話,我傳播過假話,我不曾跟假話做過斗爭”。張保慶公開列舉八個省市貫徹助學貸款不得力,被點名的海南、寧夏等省區就立刻表示要反省,然而,說真話也是要有代價的,就是“得罪人”,甚至“拿自己的仕途作抵押”。如果張保慶還年輕,他有勇氣說真話嗎? 一個國家的創新與發展,都離不開激勵。在信息經濟學中,激勵制度最核心的內容正是“如何讓人說真話”。當一個社會人人都公開說假話的時候,那么,公開說真話的無疑成了一個傻瓜。這種“囚徒困境”帶來的必然是巨大的“隱藏文本”:人們為了保護自己而把真實的想法隱藏起來。人人猜忌的結果是合作的趨勢將變得越來越少,這不僅僅會阻礙信息和知識的傳播,也會延緩社會的變革。 (江西 彭興庭) 高油價并不僅僅帶來壞消息 通觀國際石油市場,考慮冬季用油因素,國際輿論界所謂的“高油價時代”似已成定局。無疑,持續的高油價對發展中國家不利影響明顯大于發達國家,但這種影響也是復雜的、多方面的。高油價首先再分配了全球財富。以今年全年每桶平均高于去年20美元、每天生產8500萬桶原油匡算,全球石油生產商和出口商將增收6200億美元。 在經濟全球化不斷深化的大背景下,石油生產商和出口商收入劇增,必然會對石油輸入國產生明顯的資金回流效應。據摩根斯坦利報告,石油出口商將增加的收入主要投資了歐元及其他資產,這些“石油美元”進一步又主要投向了亞洲市場,目前流入亞洲的熱錢月均在90億美元左右。這是很多新興國家抵御高油價沖擊,保持經濟增長的重要依托。摩根斯坦利資本國際公司編制的新興市場指數自2002年以來上升了120%,新興市場資本化總量占到其GDP的1/3。其中來自經合組織的資金是主要動力,重點投資于股票、貨幣、房地產和固定收益資產上,對沖基金因此快速成長。 從2003年1月至2005年8月,韓國共吸收國外組合型投資250億美元,相當于其GDP的3.3%。從2003年第一季度到2005年第二季度,印度共吸收類似投資220億美元,相當于其GDP的3.4%。這些資金流入遠遠高于高油價成本,新興國家經受住高油價沖擊就必須將其有效轉化為現實需求。一些國家對中東地區增加輸出勞務,拓寬外匯來源渠道,極大地改善了國際收支狀況。比如,菲律賓、孟加拉、印度、巴基斯坦等勞務外匯收入增加較多,避免了高油價沖擊導致的國際收支惡化和出現金融危機。發展中國家不斷加深合作,貿易紐帶日益增強,增加了發展中國家應對高油價的能力和彈性。 作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我國也能夠從高油價和能源資源輸出國收入提高中得益。受石油美元財富效應影響,近年來中國對非洲、中東、大洋洲和南美洲等主要能源資源輸出地出口迅速增長,出口高于進口75%以上,而同期工業化國家這一比率僅為25%左右。很多發展中資源能源輸出國出現了對華同步輸出能源與進口商品的良性循環。 (北京 于培偉) (以上來論不代表本報觀點)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