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銷市場大門徐徐開啟 安利與同門兄弟爭奪激烈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05日 12:52 中國經營報 | |||||||||
作者:陳亮 隨著中國直銷市場大門的徐徐開啟,安利與同門兄弟美國捷星公司的對中國市場的爭奪也愈演愈烈。 捷星來襲
在一次朋友聚會中,記者無意接到了一個邀請,讓記者加入捷星團隊做直銷,說半年就能達到“銀章”的階層,月收入能達到15000元左右。 在記者的追問下,相關人士給記者介紹了他自己團隊里一個名叫姜南的捷星直銷員。記者隨后聯系上了這個遠在黑龍江的捷星從業者。 姜南告訴記者,他接觸捷星是在2004年下半年,現在同時“做”捷星和北京新時代。說起捷星的情況,他用“優勢要遠遠大于國內安利”這樣的詞語來形容,以獎金比國內要高等言辭試圖說服記者。 對于捷星記者多有耳聞,它是在北美業績不錯的一家電子商務公司,還沒有進入中國。讓人不解的是,似乎突然就在中國內地“冒”了出來?在網上搜索了一下,發現做捷星的直銷人員還遠不止姜南一個。在絕大多數的網站,都會寫明自己的身份是“美國捷星經銷商大陸團隊”等字樣。 而在一些網站論壇中,安利人和捷星人的口水戰打得是不亦樂乎,相互指責和拆臺。 同門之爭 記者查閱相關資料后發現,捷星是安利在北美地區“同門兄弟公司”。 資料顯示,1999年9月1日,為順應北美電子商務興盛的大潮流,安利與微軟、IBM合作,創建了Quixtar 捷星電子商務網站,同時還有物流企業Access(捷通)公司以及Pyxis Innovation公司,2000年這三家公司連同安利Amway一起,合并成為安達高公司AlticorInc。安利1995年正式進入中國內地。 美國安利自從成立了捷星,也就把銷售業務托付給了它,美國安利現在只是一個生產車間和研發基地,而安利中國公司卻是生產、研發、銷售一條龍!鞍怖诒泵赖貐^的表現形式就是捷星。捷星是一個電子商務網站,安利是一個事業機會。”安利(中國)全國媒介事務高級經理姜京源接受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目前,安利的北美業務完全由捷星公司通過電子商務運作,而北美以外的地區繼續以安利公司為主體進行銷售!卑怖(中國)營業守則總監費勝昔這樣解釋說。 本來在地域上和安利互不侵犯的捷星,現在開始不斷滲透中國市場,姜京源認為“不合邏輯”。捷星一位從業者呂先生這樣向記者透露捷星此時進入中國內地市場的目的:“我們都是拿護照和國際信用卡來注冊的,這是稍微變通的做法,我們的想法是先行一步,若有一天捷星正式進入中國,我們也已經取得了幾年的電子商務的經驗,到時候迅速占領市場也就是輕而易舉的事了! 安利(中國)反擊 安利對于捷星的入侵顯得很緊張。安利對從事捷星直銷的安利經銷人員給予了限制。安利規定“營銷人員循合法途徑攜帶入境的其他安利市場產品,只可自用,不得用于示范、銷售或其他非公司允許的用途”。但對于不是安利營銷人員的捷星銷售者,安利(中國)并不能直接管理。 現在帶入境的安利產品被用作了經營,安利(中國)有關人員對此向記者強調:“捷星沒取得在中國的經營權,絕對不合法。我們現在的經營模式是‘店鋪銷售+雇傭推銷員’! 姜京源也強調,由于安利在中國的轉型以及多次調整,使得安利中國和捷星的制度不同,獎金分配不同,所以才使捷星有機可乘。此外,由于安利品牌已經具有了很高的認同度,使捷星在中國非法推廣進口安利就很順利。 “我們會上報,會把收集來的信息反饋給美國總部,我們讓安利與總公司安達高來進一步協調!卑怖嚓P人士對記者說。姜京源介紹說:“捷星做到一定級別后美國方面提拔他時就會查他的背景,發現他在北美以外的地區經營就會將他的戶籍封掉! 母公司睜一眼閉一眼 對于這場發生在中國的同門之爭,在美國的母公司安達高也并不是沒注意到。但從各方面行動看,它并沒有高調出面阻止。 直銷行業問題資深咨詢師葉恒武將此類“渠道沖突”看成一種很正常的競爭,安利和捷星各有特色,“但兩部直銷條例出臺后,行業洗牌趨勢暗流涌動,安利市場網絡正逐步流失,安利的增長速度將會減緩,可預見性的市場份額將會大大減少,總公司安達高正是想用捷星來彌補,這是一種策略。” 一位業內人士分析,在直銷也E化的今天,安利網上業務走得并不通暢,不能應對現今社會的發展要求,而捷星卻剛好相反。 “在今天單層次為主的中國市場,不能僅靠安利一個公司,為了保險起見,必須要把北美的捷星引入中國,安達高公司是‘不想在一棵樹上吊死’的。讓捷星偷渡中國內地營銷,中國政府不好查,讓安利和捷星一明一暗開展工作更容易獲取更大的市場份額,最后的中國市場一定都是安達高的!币晃唤咏芾韺拥拿绹菪墙涗N商給記者分析說。 鏈接 搜索一下“安利”,可以搜索到相關網頁1480000篇。安利在中國備受矚目。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