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沒有變冷 新一輪經濟上升周期或將來臨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05日 11:55 中國經營報 | |||||||||
作者:王默 陳偉 編者的話:前9個月的經濟數據,使學界爭執又起。中國經濟真的變冷了嗎?是市場自發的調節在起主導作用還是國家宏觀調控在起主導作用?通縮和通脹誰離我們更近?本報采訪了瑞士信貸第一波士頓亞太區首席經濟學家陶冬和北京虎杰投資首席分析員張寅,從幾大熱點行業分析宏觀經濟走勢。而中國宏觀經濟學會常務副秘書長王建則提出了一個值得關注
中國經濟沒有冷 《中國經營報》:根據最新公布的統計數據,中國經濟是否在真的變冷﹖ 張寅:中國經濟實際上一直沒有冷,只是說是此起彼伏,一些壟斷行業火上加火,而冷的行業卻通過進出口維持。 投資方面,從幾大行業分析,經濟整體發展情況相當不錯。國內的汽車銷售量雖然沒有更大的反彈跡象,但是汽車的出口量卻大幅度提升。這是改革開放25年來歷史性的轉折。2006年,房地產業在土地開發方面可能會有比較大的突破。現在廣東、山東、河北三省分別在嘗試三種不同的模式。“廣東模式”實際上是一個“土地置換”的概念,也就是把農民的地跟農民進行置換,使它具有階段性的增值;“山東模式”是項目與土地的配合開發。比如,A縣有很多好項目但是沒有地,B縣則有地沒有項目。A縣就把項目放到B縣,土地稅收歸A縣,A縣向B縣交地租。以上幾種模式都在嘗試之中,一旦國家在土地政策上有突破,那么房地產的第二輪高潮就將不請自來。 進出口方面,近幾個月的貿易順差仍然非常高,估計圣誕節前后的進出口量也是相當大的。 事實上,中國經濟自主調節能力已經超出政府的調控了,并且市場有能力自己配置資源。 陶冬:我同意你的看法,中國經濟沒有真正的冷下來。我的觀點更樂觀——中國下一個經濟周期在沒有完全“著陸”的情況下已經開始起飛了。 首先,信貸出現了一個比較大的增長,再加上短期融資券,流動性上升在成為一個新的加速器。金融環境在變,信貸方面從7月份已經開始放松,當然這種放松是有選擇的。對國企銀根在松,但對急需資金的小公司、民企公司并沒有松;對制造業銀根有所松動,但對房地產發展商并沒有松。 其次,房地產很可能是新一輪經濟拐點上打頭陣的行業。我看到的新情況是,個別的房地產開發展商開始鎖定鋼鐵價格,因為10月、11月要打的樁比前幾個月多好幾倍,不少城市都出現類似的情況。如果我在二、三線城市的觀察是正確的話,一旦他們建設速度開始加快,那么未來水泥、鋼鐵等原材料的需求必然會有所上升。 事實上,房地產對經濟的主要作用在于建設而不在于價格。價格對經濟的影響主要在于消費者信心,在于零售。即使上海房價跌了一點兒也不會對消費產生過大的影響。房地產市場放緩對經濟的影響來自建設速度,而建設速度背后是原材料的需求。 二、三線城市的建設在明顯升溫,發展商和熱錢也在流向那里。再加上“十一五”規劃等對投資的諸多促進因素以及北京為籌備奧運會的建設工作的全面鋪開,相信下一輪增長的上行周期就在眼前。我認為2006年GDP增長可能會超過10%。 用錯的溫度計量體溫 《中國經營報》:2005年由于原油價格的持續上漲,使得全球性通脹抬頭,對此,以美國為首的許多國家都在實施貨幣緊縮政策。而今年以來我國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持續數月下滑,這是不是通縮的前兆? 張寅:在這一輪經濟周期中,我最擔心的問題還是“滯脹”,而不擔心“通縮”。現在各國央行都開始擔心通脹了,中國怎么可能會通縮呢?最近美國公布的CPI指數和進出口指數是多少年來非常高的。 陶冬:放在一個合理的衡量指標下,目前只是非常低的通脹,尚不存在全球性的大幅度通脹。理由有三:第一,目前的低通脹是在非常低的利率水平下出現的一個反彈。第二,盡管全球原材料價格急漲但沒有出現大規模通脹的主要原因是全球化。對于美國人來說,除了他的那輛車使用的汽油與原材料漲價有關系,其他東西的價格與原材料漲價無關。第三,誰在承受原材料上漲的壓力?顯然是亞洲國家,尤其是中國。因為這些國家是世界的“加工廠”,同時他們的出口產品沒有定價權。 至于中國經濟究竟是通縮還是通脹,我認為因產業而異。有些產業由于產能過剩,必然就通縮;有些產業需求非常旺盛可能就通脹。比如鋼鐵產業,是在從通脹變為通縮。這些問題之所以顯得錯綜復雜都是被CPI所誤導。打個比方:中國在用一個錯誤的體溫計量體溫。例如,目前食品占CPI總權重的四分之一,可是城市居民中將總收入的四分之一花在吃上的家庭不多。還有,醫藥通脹連續多年是負值,但是人們都知道醫療費用是一路暴漲。教育也是一樣。統計局給我們一個莫名其妙的體溫計,而醫生的診斷卻要依賴于這個體溫讀數。我認為中國經濟走勢與CPI走勢關系不大。 這一輪宏觀調控確實給經濟帶來了一定的下滑,但是我們感到,隨著新一輪投資周期的產生,新的經濟上升周期可能已經來臨。當然,由于經濟的調整并不到位,新一輪上升的力度也就有限。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