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實: 引入戰略投資者推動銀改中國需要大智慧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04日 08:25 東方早報 | |||||||||
早報特約評論員 程實 11月2日,中國銀監會副主席唐雙寧在“2005中國論壇”上提出了引進戰略投資者的五項原則和五個標準。唐副主席的“雙五”戰略無疑為解決中資銀行引入戰略投資者中出現的種種難題奠定了基礎。從本質上看,引入戰略投資者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內地的戰略和外資銀行的戰略彼此約束、彼此影響,在利益共享的基調下,兩者不盡相同的目標、理念、
對于內地而言,引入戰略投資者帶來的利益提升主要體現在微觀和宏觀兩個層次:從微觀上看,引入戰略投資者是中資銀行市場化、規模化、國際化發展之路上的必經路口,特別對于股份制改造中的四大國有商業銀行而言,戰略投資者的引入對于優化資本構成、增強管理效率、拓寬業務范圍、完善激勵機制都具有不容忽視的重要影響。從宏觀上看,引入戰略投資者對于現代化程度明顯不足、效率急需提高的內地金融市場而言,帶來的是以新帶舊、活力激發的“鯰魚效應”;更深層次看,引入戰略投資者對于整個內地經濟而言,是增強整體開放度,改善商品市場與金融市場開放不對稱性,降低經濟增長中金融抑制負面影響的重要舉措。 當然,這種模式也會存在風險。外資銀行的過度滲入會將內地落后的金融中介機構過早地暴露在國際競爭的旋渦之中。雖然WTO金融全面開放五年過渡期即將逝去,但中資銀行在網點覆蓋、人員數量、客戶占有率上的比較優勢使得外資銀行并不能夠輕松憑借技術、管理和業務優勢輕松取得內地金融市場的全面勝利。如果外資銀行借助戰略投資者的身份獲得部分中資銀行的控制權,那么其相對競爭力的顯著增強將會使內地經濟命脈面臨受制于人的危險。 因此,內地的博弈策略在于“有序引入、適當限制”,不低于5%、單個外資銀行不高于20%、所有外資銀行不超過25%的資本投入門檻,三年以上股權持有期的時間門檻,不可入股同質銀行的操作門檻為保證主權控制基礎上有效吸收外資銀行先進管理制度提供了保障。 可以說,外資銀行一直對以戰略投資者身份進入內地金融市場抱有強烈的興趣:在盈利性方面,外資銀行在內地這個轉型市場中,憑借先進技術和豐富經驗很容易覓得財富良機。在成長性方面,內地經濟持續的高增長為金融業蓬勃發展營造了寫意環境,外資銀行通過入股中資銀行可以在金融深化之中分享內地的經濟陽光。在交流性方面,中資銀行在本土市場的如魚得水、游刃有余的操作模式正是水土不服的外資銀行所急需的,作為戰略投資者外資銀行可以借助“干中學”的方式熟悉內地市場、了解客戶信息、適應監管管理,為其全資分支機構的運作提供借鑒。 雖然外資銀行普遍希望能盡快在內地市場“跑馬圈地”,但除了政策的門檻以外,必然還要考慮風險。因此,外資銀行的博弈策略在于“謹慎進入、全力滲透”。在進入之前,外資銀行對目標銀行的經營狀況、股份構成、成長空間、潛力大小都將進行全面評估,以選擇風險相對較小的投資標的。在進入之后,外資銀行將努力提高作為戰略投資者的經營決策能力,通過不斷要求持股比例增加的方式提升對所在中資銀行的控制力。 在中外截然不同,甚至小有沖突的博弈策略影響下,中資銀行引入戰略投資者必將是一個暗暗角力的拉鋸過程。在趨向均衡的道路中,中國需要的是“欲取之,必先予之”的大智慧,讓外資銀行分享改革成果,對方才會心甘情愿地為中資銀行效率提升盡心盡力。而外資銀行需要的是明白“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的哲理,只有接受有理有據的進入門檻,不對內地金融市場控制權覬覦過多,內地才能在審慎、有序、穩健的開放過程中為其提供健康發展的持久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