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彌漫仇富情緒 經濟學家呼吁反仇富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03日 10:04 紅網 | |||||||||
據說,在現在的社會上,有一種叫做“仇富”的情緒彌漫著,常見一些人心急如焚的呼吁要“反仇富”。 自從鄧小平提出“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的響亮口號以來,擁有合法財富被國家的憲法和法律所保障,對財富的追求和尊重成為社會的普遍心理。從某種意義上說,正是這種對財富的追求和尊重,推動了改革開放以來國家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人民的富裕。不言而喻
這些“反仇富”論者認為社會存在“仇富”情緒的根據有兩點:一是一些富人被暴力傷害,二是輿論對一些富人的批評不斷。不可否認,這些都確有其事。然而,這些所謂的“根據”是站不住腳的。的確,這些年來,時不時總會有一些富人被暴力傷害的新聞見諸媒體。但如果因此就要說什么這是因為“仇富”所致,那么,照此推論,這些年被傷害的“非富人”就比富人們多得多,是不是就因此得出結論說這個社會存在著“仇不富”或“仇窮”的情緒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說到媒體輿論對一些富人頗有微辭,更與“仇富”無關。人們批評的是某些富人“花錢的素質”,質疑的是某些富人財富來源的合法性,從來沒有人批評說富人們不應該富,也沒有人對所有的富人都不依不饒。那么,媒體輿論的這些批評與質疑應不應該呢?眾所周知,這些年,一些富人斗富擺闊,一擲萬金的新聞常見諸媒體,而對慈善公益事業的熱心卻鮮有所聞。而一些富人因財富來源有問題而被法律制裁。這些不爭的事實說明,這樣的批評與質疑并非空穴來風,也不是因為“仇富”,而是一個正常社會應該有的正常的輿論監督。 顯而易見,所謂的社會存在“仇富”情緒不過是某些人的臆想或者杜撰。 按理說,既然“仇富”并不存在,也就無所謂“反仇富”。然而,讓人奇怪的是,這些“反仇富”論者卻依然一口咬定社會彌漫著“仇富”情緒并欲除之而后快,而且常常跑來提醒社會要“反仇富”。這究竟是為什么?也許,最近的一篇“反仇富”的精彩妙文可以為我們解疑釋惑。在一篇名為《仇富就接近公正了嗎?》的文章中,作者稱“即使面對壞富人鼓吹仇恨,同樣是一種扭曲的反應。”因為“歸根到底,仇恨本身就是一種反社會的情緒”,所以“哪怕是對壞富人,或者一般的壞人。”也不能仇恨。終于明白,連“壞富人”和“一般的壞人”都不能“仇恨”,就是這些道貌岸然的“反仇富”論者所要告訴我們的邏輯。按照這樣的邏輯,社會對這些“壞富人”或“一般的壞人”只有鼓掌喝彩或聽之任之才是唯一正確的選擇了。至此,這些“反仇富論”者為什么口口聲聲要“反仇富”,也就昭然若揭了:他們一心維護的不過是“壞富人”,竭力反對的是對這些“壞富人”的批評與質疑。 無論這些“反仇富論”者如何巧舌如簧,也不能蒙蔽我們對善與惡的基本認知:對惡的放縱與寬容,就是對善的踐踏與傷害。如果連壞人壞事——不論他是窮人富人——都不能仇恨,那么,公平與正義將不復存在,社會的和諧與發展更無從談起。 因此,無論這些“反仇富論”者如何苦口婆心的教導我們對壞人壞事要怎樣的寬容,我們仍然必須疾惡如仇。因為,懲惡揚善,永遠是維護社會公平與正義,進步與發展所不可缺少的。 最后,要告訴這些“反仇富論”者的是:“疾惡”并不等于“仇富”,這不但不會影響全社會對正當財富的追求和對財富的真正尊重,而且只會更好地促進和發展這種追求與尊重。 (稿源:紅網) (作者:平開俊)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