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財政困難成全嚴介和暴富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02日 11:01 證券時報 | |||||||||
曉河 嚴介和無疑是近期風頭最勁的財經人物,其一年內財產從15億猛增到125億的速度讓人咋舌,以至于人們難免要生出“我們生活的土地過于神奇”的感嘆。如果仔細分析嚴發財致富的秘訣,其實看到的是我國地方財政捉襟見肘的尷尬。
嚴個人財富能夠迅速膨脹,沒有多大的秘密,靠的是兩手。一手是所謂打包整體收購國企。據說嚴目前掌控了31家國企,涉及的國有資產達到了500多個億;另一手是通過BOT方式承建大量市政工程。這是嚴財富能夠迅速積累的主要秘訣。有媒體報道,嚴自稱擁有的市政工程訂單為2700多億,而嚴巨額利潤的90%來源于此。嚴自己爆料說BOT項目的利潤是35%。 嚴為什么能成為各地政府的紅人,讓各地政府為其一路開紅燈?嚴自己道破了個中隱情,因為他比政府還了解政府,所以他才能投地方政府所好。按中國的國情,作為地方政府官員,最渴望的莫過于把位子坐穩,官帽子越戴越大。這就必須維持好地方的社會穩定,需要把一方經濟發展起來,也需要把一方的市政環境建設好。而這些都離不開一個錢字。可偏偏許多地方政府都不富裕,缺的就是錢。 現在我國地方財政實際情況究竟如何,沒有一個具體的數字,但或許以下幾個事實可以佐證地方財政的窘態。其一,在去年全國掀起清欠民工工資的熱潮時,許多地方到最后戛然而止,原因就在于清欠的結果發現,拖欠民工工資的最大債主是當地政府,而當地政府根本拿不出這筆錢來;其二,筆者年初在江浙一些富裕縣采訪時發現,一些縣的政府負債相當于當地好幾年財政收入,多為隱性債務(地方財政要求以收定支,因此債務多為隱性)。富裕縣尚且如此,其他地方的情況就可想而知了。 如果將嚴介和暴富事件放在我國地方財政收支失衡的大背景下考慮,一切就順理成章了。嚴的及時出現,恰好緩解了地方政府的燃眉之急,無異于給地方政府雪中送炭。嚴打包收購國有資產,其目的是為了將資產包的凈資產降為零,這樣嚴就可以不付出真金白銀完成大量國資的收購。至于這資產包的凈資產是不是零,并不重要,因為在地方政府眼里,嚴的這一舉動等于是為地方政府卸下了困難國企的包袱,并解決了失業、下崗的社會問題,為政府省下了一大筆的財政開支。嚴曾經不無驕傲地說,他開出的條件是政府無法拒絕的,潛臺詞無疑就是說他替政府考慮得周全。嚴如此想地方政府所想,地方政府在其他方面當然不會吝嗇了,一些好的市政工程當然優先考慮外包給嚴介和。例如,2003年底,他一手重組ST縱橫,一手就簽了南通60億元市政項目。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 地方政府看重嚴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嚴承諾墊資進行BOT工程建設,這才是問題的關鍵。按道理,嚴不可能有如此大的資金實力在全國范圍內承接2700億的市政工程大單,因為市政工程往往建設周期長,利潤回收慢,嚴的所謂滾動發展在道理上其實是解釋不通的,最合理的解釋正是嚴不經意間透露出來的。嚴曾對某媒體說他的對策是幫助政府融資還錢。 “比如,政府的公司提出融資,我幫它擔保,融來的錢還我;或者我的公司融資,政府擔保,但是負債和利息是政府的,融來的錢還給我。我們是相互支援,或者說和政府的合作是相互利用。”由此可見,由于嚴和政府的緊密合作,市政工程建設最終是由銀行掏腰包,這既成全了嚴的暴富,也開掘了市政建設投資新渠道,緩解了地方財政壓力。 嚴的出現暫時緩解了地方財政支出的壓力,可是進一步追問呢?假如嚴所掌控的涉及各行各業的31家國企在嚴的手里無法起死回生,那由此積累的成本最終還不是要財政買單?假如嚴承接的2700億市政工程在移交政府后效益不好,那由此形成的巨大銀行債務還不得由財政來償付?唯一可能不同的地方是此政府已非彼政府,爛攤子留給了后來人。這或許就是中國地方財政的微妙所在!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