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循環經濟型發展之路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31日 10:48 解放日報 | |||||||||
作者:馮之浚 剛剛閉幕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把科學發展觀提到“指導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的高度來理解和貫徹。可以這么說,科學發展觀,就是當代發展理論中最為寶貴的思想財富。
發展是當代世界的主題,而發展觀是關于發展的本質、目的、內涵和要求的總體看法和基本觀點。有什么樣的發展觀,就有什么樣的發展道路、發展模式、發展戰略和發展結果。半個多世紀以來,人類對發展觀的認識越來越深化,由“發展=經濟增長”、“發展=經濟增長+社會變革”、“發展=可持續發展”,直到“發展=以人為中心”的綜合發展觀,人們對發展的衡量指標,也從過去的國民生產總值(GNP)轉到了人類發展指數(HDI)。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的發展不僅國人關心,而且世界矚目。中國的發展在為世界的發展注入強大動力,同時中國的發展實踐也在為發展理論的發展添加著寶貴的思想財富。從“發展是硬道理”到“發展是第一要務”,再到“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的科學發展”,標志著我們對發展觀的內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更加全面的認識。 隨著中國面對經濟全球化和國際競爭的日益加劇,隨著中國面對能源挑戰和環境污染等瓶頸約束的增大,作為中國的首位城市,上海肩負對于未來發展的歷史責任。落實科學發展觀,轉變增長方式,建立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構建循環經濟型增長方式,對上海的“十一五”規劃提出了“綠色”的要求。 上海既不能再走大量生產、大量消費、大量廢棄的傳統經濟模式,擯棄“資源-產品-污染排放”的單向線性開放式經濟過程;也不能走“生產過程末端治理”之路,“先污染,后治理”使得治理的技術難度很大,治理成本畸高,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都很難達到預期目的。而循環經濟是一種與環境和諧的經濟發展模式,是一個“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閉環反饋式循環過程,最終實現“最佳生產,最適消費,最少廢棄”。上海必須選擇循環經濟模式,倡導經濟與環境和諧發展,走新型工業化之路。 循環經濟模式是一種深生態論,強調將技術進步與制度、體制、管理、文化等因素通盤考慮,注重觀念創新和生產、消費方式的變革,從源頭上防止破壞環境因素的出現。因此,需要將發展循環經濟確立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本戰略目標之一,進行全面周到的規劃。應將其與環境保護規劃相協調后,納入中央和地方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并運用財政預算等手段予以支持。上海應將循環經濟的發展理念貫穿到區域經濟發展、城鄉建設和產品生產中,使資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使經濟社會與環境資源得到協調發展。 加快循環經濟的立法研究和循環經濟促進法的制定,對于促進資源永續利用,擴大就業,突破“綠色壁壘”,保障國家經濟安全都是十分必要的。需要盡快建立全社會綠色消費鼓勵制度、產品回收利用制度、循環經濟發展激勵制度、相關的中介組織服務制度、公眾參與制度等,要鼓勵依靠科技進步,采用降低原材料和能源消耗的無害或低害的新工藝、新技術,鼓勵產業界的積極創新和開發,政府部門則應加大相關的科技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 (作者為全國人大環資委副主任委員、中國循環經濟發展論壇組委會副主任兼秘書長)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