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不可對楊老的四大成功秘訣盲目樂觀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26日 09:53 工人日報天訊在線 | |||||||||
鄧清波 據《東方早報》10月24日報道,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先生日前在一所大學的演講中表示:相信20年內中國大陸學者有望問鼎諾貝爾獎。同時,他還透露了國內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的四大成功秘訣:一是要有聰明的年輕人;二是要具備中國的傳統美德;三是要有決心;四是要有來自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的經濟支援。
每到10月份諾貝爾獎各獎項揭曉的時候,中國人的“諾獎情結”就會被點燃。但遺憾的是,今年我們再一次收獲了失望。當此關頭,作為曾經的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先生的這一番樂觀期許,無疑會使人們的心情獲得稍許安慰。況且,楊老還透露了獲獎的“四大成功秘訣”,更不能不令人心動。 然而,冷靜分析楊老的“四大成功秘訣”后我發現,盡管這四大秘訣對于促進我們科研事業的發展,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但其中還是遺漏了一個重要內容,那就是:中國的科學事業要發展,中國的科學家要想獲得諾貝爾獎,關鍵是要堅定不移地推進科研體制改革,建立健全一個真正科學的科研體制。 試想一下,如果整個科研體制不健全、不科學,那么,再聰明的年輕人也可能被埋沒,再優良的傳統也可能被丟棄,再大的決心也難以實現工作高效運轉,再多的經濟支援也可能被浪費。 當代中國的科學技術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目前科技界存在的一些弊端也不容忽視。例如,“官本位”思想在部分科研工作者中還相當濃厚。不少地方現有科研體制仍然帶有較為濃重的依附行政色彩,科研人員不能專心致志地搞科研,而是熱衷于當官。這樣的環境之下,如何能激勵他們走向世界的前沿、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呢? 又如,在不少地方,發表科研論文已經成為科研工作者評職稱、提高待遇、獲得社會聲譽的必要條件。于是,就出現了這樣一個怪現象:每年各類刊物上刊出的論文絕對數不少,可真正在世界上有影響、富有獨創價值的論文卻少之又少。為了達到發表論文的目的,學術界還刮起了一股抄襲、剽竊之風。這些現象的存在,實則都在說明現有的科研管理體制存在不盡如人意之處。 再如,國家每年投入的科研經費的絕對數量并不少,但事實上,一些急需經費、可以出重大成果的科研項目卻往往要不來經費,而一些善于“公關”者卻很容易給某些沒有多少科研價值的項目拉來巨額經費。無奈之下,一些科研工作者不得不放下手里的科研項目,把精力放到跑經費上去。可等到經費要來了,國外的研究成果也出來了———這不能不讓我們反思當前我國科研經費投入體制中存在的弊端。 還有,現在一些高校中,一個導師往往要帶幾十個研究生,有的研究生成了個別導師的“打工仔”;“學霸”現象嚴重,再聰明的年輕人,如果得不到權威人物的支持,則難有出頭之日……諸多混亂現象存在于科研界和學術界,嚴重制約了科研和學術的發展,令人擔憂。 有鑒于此,對于楊振寧先生的“四大成功秘訣”,我看不可盲目樂觀。退一步講,我們也大可不必把眼睛全盯在諾貝爾獎上,視之為夢寐以求的最高榮譽等等。我們不能忘了我們的根本,即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切實解決科研體制中存在的諸多問題上,腳踏實地地推動我們的科研事業的發展。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