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政從商與影響力交易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25日 11:39 中國青年報 | |||||||||
吳鉤 黑龍江省近日出臺新規定,鼓勵黨政機關工作人員退休、離崗開展創業,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且工作年限滿20年的國家干部,經批準可提前退休,從事非公有制經濟。(10月22日《北京晨報》)
不管是從發展地方經濟,還是從精簡政府機構考慮,鼓勵公務員離職創業、棄政從商,都是值得支持的。不過,人們也有理由擔心:那些為官多年,甚至曾經大權在手的“前官員”,一旦投奔商海,有無可能濫用昔日掌握的公權力資源,以此來謀求不正當的邊際收益呢? 這種擔心不是多余的。因為在某種現實情勢中,一個官員的離職(辭職或者退休)盡管表示他不再據有公權力,但是,“人走茶還熱”,其留在官場上的關系資源、個人影響力還是不會很快就“新陳代謝”掉的,換言之,離職官員雖然放棄了正式的權力,卻可能還掌握著種種非正式的“隱權力”。那么,誰敢保證這些“隱權力”不會被他們濫用呢?打個比方說,為了拿到一個須行政審批的項目,具有“隱權力”的離崗創業者,會不會動用其個人影響力而繞過正常程序呢?在權力這只“看得見的手”還沒有完全退出資源置配機制的情況下,以“隱權力”交易替代公正市場競爭的可能性,更不能被忽視。 目前,正在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批準的《聯合國反腐敗公約》,列舉有九種權力腐敗形式,其中之一就是所謂“影響力交易”。與貪污、受賄等顯性的權力尋租行為相比,“影響力交易”無疑更為隱蔽,因為其行為主體不一定是在職官員。假設某些棄政從商的“前官員”,利用尚可“發揮余熱”的“隱權力”資源,獲取個人創業上的便利與收益,在我看來,正是一種不折不扣的“影響力交易”。現在政府鼓勵官員提早退休、離崗創業,我想,這不能沒有一套限制“隱權力”“發揮余熱”的機制,用于防止“影響力交易”的產生。否則,一個官員的棄政從商,將意味著他可能會把權力關系“拽”入市場,不但權力的清廉原則被破壞,平等公正的市場競爭法則也將受損。 我國的公務員法規定了嚴格的公務員離職從業限制,比如公務員辭去公職或者退休的,在若干年限內不得從事與原工作業務直接相關的營利性活動。以我的理解,這相當于給出一個期限,用來稀釋離職官員的“隱權力”,從而降低“影響力交易”的權力腐敗風險。在政策鼓勵下離崗創業的官員,顯然不能違反了國家公務員法的相關規定。當然,要讓產生“影響力交易”的“隱權力”完全喪失了“用武之地”,關鍵還在于,實現對正式權力行使的規范與監督。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