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正文
 

藥價水分很難擰干 根源在于藥品定價依據模糊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24日 13:52 人民網-人民日報

  富子梅

  每次降價后,降價藥品就會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療效相同的“新藥”,于是,價格又恢復了原有的水分。這種現象的根源在于藥品的定價依據是模糊的

  日前,國家發改委決定降低22種藥品的最高零售價格,共涉及400多個劑型規格,平均
降價幅度40%左右,最大降幅63%,按這些藥品現在的銷售價測算,降價金額約40億元。這是歷次降價中幅度最大的一次。然而根據以往實踐,常常是降價后,降價藥品會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療效相同的“新藥”,于是,價格又恢復了原有的水分。因而盡管經歷了多次藥品降價,百姓依然難得實惠。此次降價大概也難以例外。

  產生這種現象的根源在于,藥品這種特殊商品的定價依據是模糊的。我國對藥品的定價辦法有兩種,政府定價和市場定價。納入醫保目錄的藥品屬于政府定價的范疇,占全部藥品品種和數量的10%左右,其余的大部分藥品則由市場來決定價格。回顧歷次

藥品降價可以發現,價格主管部門主要依據社會平均成本、市場供求狀況等來制定和調整藥品價格。而現有的社會平均成本、市場供求狀況都是不準確的,很難反映真實情況,正因為如此,才使得
藥價
水分總是擰不干。

  先看成本。由于缺少公眾的參與,價格主管部門的幾個工作人員要面對全國數千廠家生產的上千個品種數萬種規格的藥品,根本管不過來,只能根據企業報來的數據核定成本。然而藥廠給出的成本常常是虛高的,因為藥品的主要成本是研發費用,而我國自主研發的藥品不多,大多是仿制藥,因此成本并不高,也不遵循藥品成本前期較高,后期快速下降的規律。所以這樣計算出來的社會平均成本常常是不準確的。這就使“新藥”改頭換面高價出售有了可鉆的漏洞。

  再看市場供求。價格主管部門通常更關注市場需求量較大的藥品,但這些藥品目前的市場需求狀況并不真實。降價目錄中的藥品大多是抗生素,是要憑醫生處方才能銷售的,其銷售量的80%在

醫院。而醫生往往是大筆一揮,開出長長的處方,一個小小的感冒,也要開三四種抗生素讓患者服用。再加上醫生回扣、以藥養醫等因素,市場需求難免畸形放大。

  在這種狀況下,那些與降價藥品療效相同的新藥自然會“橫空出世”,甚至出現過同一種化學藥有50多個商品名稱,連醫生都被搞暈的怪事。因此,要讓藥品質價相符,降價只是權宜之計,關鍵是要不斷推進藥品價格形成機制的改革,從根本上消除藥價虛高的土壤。

  可喜的是,由發改委籌建的藥品定價中心可能將在近期掛牌。專家認為,藥品定價中心將從體制上改變價格形成機制,建立一套科學的定價理論,對醫藥價格的合理確定將起到較大的促進作用。對此,我們拭目以待。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666,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