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需求不振乃巨額貿易順差禍根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24日 10:08 南方日報 | |||||||||
梅新育 無論全年最終的數據是800億美元、900億美元還是1000億美元,我國今年貿易順差絕對額突破歷史最高紀錄已成定局。 對于絕大多數仍然苦于儲蓄缺口和外匯缺口的發展中國家而言,貿易順差是他們夢寐
第一重失衡是全球性的“儲蓄-投資失衡”。上世紀70年代前期第一次石油危機沖擊之后,發達國家儲蓄率和投資率一度銳減,隨后相對穩定,90年代后期至今再度下滑,于2002年達到歷史最低點,近兩年方才略為反彈。在此過程中,發達國家在全球儲蓄和投資中所占的份額,從70年代的85%下降到目前的70%。相反,在發展中國家(主要是東亞經濟體)和石油生產國,儲蓄率在此期間總體上一直穩步增長,出現了大量剩余儲蓄。 在這種情況下,通過對東亞經濟體和石油生產國出現巨額貿易逆差的方式,發達國家利用了發展中國家的國民儲蓄,美國從中所得最多。自從1971年出現23億美元貨物貿易逆差(為1893年以來首次出現貨物貿易逆差)以來,貨物貿易逆差已經成為美國國際收支的常態。 1971年—2004年間,除了1973年、1975年和1997年之外,其余歷年美國的貨物貿易均為逆差,且逆差規模增長勢如脫韁之馬,2004年已達6655億美元之多;2005年1—8月累計貨物貿易逆差已達4831億美元,預計全年貨物貿易逆差將再次突破6000億美元大關。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其經常項目逆差占GDP比重將超過6%(2005年9月號《世界經濟展望》)。 第二重失衡則是我國國內的“消費-投資失衡”。儲蓄和投資畸高、國民消費過低是中國經濟的痼疾,目前發達國家消費率(國民消費/GDP×100%)在78%左右,發展中國家消費率平均為74%,素來以高國民儲蓄聞名的其它東亞經濟體消費率也在65%以上。換言之,其它國家和地區固定資產投資占GDP比重都在35%以下。但中國1980年—1989年間投資率(固定資產投資/GDP×100%)高達36.5%;1992年以來始終高于30%;1998年以來始終高于36%;2002年高達42.2%。 今年,我國居民儲蓄持續快速增長,全社會投資總額占GDP比重一再上升,第一季度、上半年分別為35%、48%,前三季度合計竟然達到了53%的史無前例的水平,預計全年可達55%。與此同時,全社會消費零售總額占GDP的比重在第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分別為48%、43%和42%,持續下降。在消費需求不振的情況下,國內市場上600種主要消費品中71.3%的品種供過于求實屬順理成章,而大量商品投入國際市場尋求出路也是理所當然。 更糟糕的是,如果當前的趨勢不能得到扭轉,我國國內的“消費-投資失衡”還將進一步加劇。因為第三季度中國經濟的強勁回升主要還是依靠投資拉動,預計全年全社會投資總額占GDP比重可達55%,2006年可能進一步接近60%。如此巨大的投資,最終將轉化為更加龐大的生產能力;如果我們國內消費不能同步擴大,要么是國內生產能力閑置、商品庫存激增,要么是對外貿易順差進一步擴大,經貿摩擦也因此更加激化。但我們國內消費不振的根源主要在于收入分配失衡,解決起來絕非一日之功。 中國過高的貿易順差既然是雙重失衡的表現,解決之道也相應必須從兩個方面著手。在全球框架下,發達國家、尤其是美國必須提高其儲蓄率,具體做法是降低財政赤字;而在我們國內,無論解決收入分配失衡要遇到多少障礙,我們都必須堅決地做下去。 (作者為商務部研究院副研究員)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