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1噸煤損耗2.48噸水資源 一噸煤代價昭示我們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24日 08:18 京華時報 | |||||||||
不久前,國家發改委和山西省組織的煤炭可持續發展專題調研顯示,生產一噸煤付出的代價算起來令人觸目驚心——— 國有煤礦每采出1噸煤要平均實際動用2.5噸的煤炭儲量,每挖1噸煤損耗2.48噸的水資源。以2002年為基年進行測算,近年來山西煤炭開采每年造成的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生態破壞及地表塌陷等損失折合人民幣約300余億元,即每生產1噸煤需要付出70多元的隱性代
“帶血的煤”還使得安全代價沉重。從1980年到2004年25年中,山西省煤礦在安全事故中有17286人死亡,百萬噸死亡率平均為2.66。資源枯竭和職工轉產再就業壓力巨大,區域產業結構矛盾突出,發展機會成本代價巨大。 了解煤炭業,就讀懂了我國的能源現狀;了解山西省,就可窺視到全國老牌能源工業基地的處境。其實,“一噸煤代價”昭示的不僅是煤炭工業的尷尬,也是我國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的尷尬! 大規模開采煤炭幾十年,為什么直到今天才清醒計算一噸煤的代價?說到底,這是經濟發展理念中代價意識缺位所致。我們過多地注重了看得見的財富積累,而很少想到從統計數字背后去關注支撐經濟增長的隱性代價和潛在成本。 樹立代價意識,不光是一個行業、地區的事情,而是事關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幾代人可持續發展的大事。國家有關部門應當從立法、經濟成本核算、統計方法、干部考核、決策失誤問責和社會教育方方面面強化代價意識。 只有在思想深處樹立了代價意識,我們才會強烈地感受到可持續發展理念中“代際公平”的價值,每個決策主體才會在科學、理性、負責的態度下作出正確的決策,那種熱衷形象工程和重復建設的沖動才會得到根本遏制,那些在政績面前喜歡追求數字增長而不計成本代價的決策慣性才可能被叫停。 摘編自新華社10月21日電 文/王炤坤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