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眾高官訪華 接觸還是遏制美國已有答案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22日 10:14 21世紀經濟報道 | |||||||||
特約評論員 李巍 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于10月18日至20日訪問了中國,這與美國財政部長斯諾和聯儲主席格林斯潘等四名高官一行距離不遠。而就在三個月前,美國商務部長古鐵雷斯、貿易代表波特曼和農業部長約翰斯聯袂來華參加了中美商貿聯委會。并且,其國務卿賴斯在今年更是兩度造訪中國。
可以肯定地說,今年是中美建交以來美國部長級官員訪華最為頻繁的一年,到目前為止已經達到九名之多,而重頭戲——布什總統的第三次訪華——則還在后頭。這使得2005年將成為兩國關系史上一個具有標志性意義的重要年份。 與國家元首訪問主要體現象征意義不同,部長級官員的訪問以務實居多。在美國這樣一個總統制國家,聯邦政府的這九名部長級官員在國內的行政級別僅次于總統和副總統,很大程度地影響著美國涉及政治、經濟、安全等絕大部分對外政策的制定。美國政府官員的頻繁訪華,幾乎全部是與他們的中國同事商討一些“口對口”的實際問題。賴斯訪華的主要議題始終鎖定在臺灣問題和朝核問題,以古鐵雷斯為代表的貿易官員訪華主要是圍繞美國貿易逆差和中國知識產權等問題而展開,而以斯諾為首的財經和金融高官則顯然是為人民幣匯率改革而來,至于拉姆斯菲爾德,從他在中央黨校的演講就可以看出他此行意在促進兩國的軍事交流和安全對話,使雙方建立更加透明的軍事關系。 在美國政府中,國防部長的地位僅次于國務卿,排名第二,在對外安全政策的制定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作為美國國內“鷹派”勢力的主要代表人物,拉姆斯菲爾德自從上任開始,就在積極推動制定強硬對華政策上不遺余力。在布什政府執政五年來,美國主要官員都曾先后訪問過中國,其中包括另外一個“強硬派”領導人物副總統切尼。而唯獨拉氏始終拒絕訪華,多次到東亞而不入中國。這次拉氏以防長身份的首次訪問則顯得意味深長。在會見胡錦濤主席時,拉姆斯菲爾德還特別提到“希望兩軍在院校教育等領域擴大交流”,除了會見中國領導人外,中國還首次對拉姆斯菲爾德開放了二炮司令部,這對于五角大樓與中國軍方的交流而言,是一次重大的歷史性突破。 不久前,布什政府將美中關系定位為“良好而復雜”的關系,其中“復雜”一詞所反映出的真實意圖雖然值得進一步揣摩但卻符合中美關系的實際。美國部長級官員的頻繁到訪,傳遞出了一個重要的信息,即美國正在以一種更加建設性的態度來面對中美之間在政治、安全和經濟等領域的一系列問題和挑戰,越來越愿意與一個后發崛起的國家去進行一場磨合。兩國政府官員在具體問題上的頻繁交流與商討說明中美交往已經進入了一個以“解決問題”為核心的新階段。特別是拉氏的“壓軸”訪華更直接顯示出美國已經在當年“接觸”還是“遏制”的大辯論中找到了政策方向,接觸政策開始成為美國政府高層的集體共識。 這悄然預示著,中美關系正在從以前懸浮在空中的不穩定狀態逐漸落地,雖然因中國崛起而帶來的中美根本性矛盾不會一下子解決,但這種矛盾將會被控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兩國關系將會在合作與沖突的交織中更加平穩前進。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