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標準用了17年沒改變 食品標準應有資金保障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20日 12:14 新京報 | |||||||||
PVC保鮮膜可能致癌的新聞披露后,立刻在國內引起了關注,成為又一起食品安全事件。據悉,衛生部正在制訂保鮮膜衛生標準,前天下午,北京市食品辦邀請國家相關部門和行業專家,共同探討、評估了PVC保鮮膜的致癌性。參會的有關專家昨天向記者透露,在會人員一致認為含增塑劑DEHA的PVC保鮮膜應禁止用在食品包裝上。 為什么在有的國家早已封殺了的PVC包裝材料,能在中國暢行無阻呢?答案是顯然的
那么,更深層次的問題又出來了———為什么我國食品衛生標準的制訂和修正會如此滯后呢?某行業標準委員會的專家一語道破天機,“每個標準都需要進行實驗、調查,但是這些都是需要錢的,每個項目至少2萬-3萬元,但是現在的情況是每個項目能拿到5000多元,個別的能拿到2萬元,這對標準制訂來說,是尷尬的事情。”(見10月18日《第一財經日報》) 從蘇丹紅到奪命果凍再到PVC保鮮膜,標準之缺失讓食品安全的防線一次次失守,可見,中國目前的食品安全形勢之所以嚴峻,很大程度上是標準的問題,而標準問題竟然是缺錢的問題。食品安全的公共政策制定本質上是一種耗資巨大,需動員大量人力物力的政府行為,像PVC保鮮膜這樣的標準不可能是監管部門憑空想出來的,它需要經過對企業的長期跟蹤調查,它需要反復的科學實驗,它需要對國外經驗和做法的考察與研究……而這些工作如果沒錢根本寸步難行。 我們總是感嘆國外食品監管效率之高和食品標準之完善,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國外的那些“先進經驗”中有一個便是經費的充足。2002年,為規范外國公司對美國的食品出口,美國國會專門通過了一部法案,而為了制定一部法案的細則,美國國會一次就向FDA撥款5億美元。發達國家食品監管做得好,離不開國家財政資金的支持,有了充裕的資金,食品監管部門才能對各種食品安全研究項目給予資助,才能建立起深入到每一個末端的食品安全監測體系。 中國的食品標準存在問題不少,如有的食品或與食品相關的領域,根本沒有相關的標準;許多食品的標準制訂得過于粗放,如食品添加劑,中國允許的劑量要遠遠高于國外;許多食品的標準一經制訂,幾年甚至十幾年不變,直到出了事,才想起來修改…… 可見,作為食品安全中最核心的內容,作為食品安全監管的首道關口,食品標準目前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 出了一個食品安全事件,然后再去完善相關的標準,這樣的食品標準管理模式顯然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無法根本解決問題。我們需要的是一個食品標準的全面解決方案,需要制訂一個計劃,對當前的中國的食品標準體系進行一次全面的評估和修正,而這樣的方案和計劃,無疑需要龐大的資金后盾,充當這樣的資金后盾,國家財政義不容辭。 財政乃庶政之母,財政資金上的重視是對食品安全最實實在在的重視,我們期望,今后中央和地方在制訂年度財政預算時,充分認識到食品安全這一基本民生問題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在資金上給予保證。這樣的資金保證符合財政加大對社會事業扶持力度的趨勢,應該理直氣壯地推行。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