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票交易催生音樂會天價門票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20日 10:41 中國青年報 | |||||||||
俞評 10月16日開演的“世界三大歌王之一”卡雷拉斯獨唱音樂會,門票竟然創下了5800元的天價,破了浙江省演出市場的紀錄。這些高檔票多數是被買來送人的,公關的對象大多是各單位的一把手。
5800元一張的音樂會門票究竟是一個什么概念?就以杭州市為例,特困家庭每人每月的低保金才280元,這張小小的門票比他們1年零8個月低保金的總和還多!價高倒在其次,隱在天價票“買者不看、看者不買”背后的怪象,更值得探究一番。 買者不看,當然不是因為錢多得沒處去,合理的解釋是買者有求于人。送大學校長,大抵是為了方便子女求學;送公司老總,大抵是為了承攬業務;送政府官員,那就應該是為了拿項目了。總之,不管送的是誰、為甚而送,反正是不會白送的,一定是為求得高于,甚至幾十倍幾百倍于票價的利益回報。 因此,看似天價的門票其實一點不貴,絕對是一筆合算的投資。而且,很難說這票款一定是買者自掏的腰包。與音樂發燒友的不計成本不同,把買票送人當作項目投資的買者,必定是要核算成本的,公款埋單實不失為低成本運作的一招。 看者不買,并非完全因為買不起,而是因為不必買,自會有人“孝敬”上門。這些“看者”大多管著人財物、握著指標項目,在制度化或市場化程度不高的權力部門和壟斷領域,他們支配著各種資源。他們未必都貪財,但“愛看”、“愛聽”、“愛玩”,于是就會有人投其所好,幫其了卻“夙愿”。 “買者不看,看者不買”的實質是權票交易,是權錢交易的新變種,與送古董、名畫一樣,大抵可歸入“雅賄”之列。兩者的區別僅僅在于,前者因為多了一樣障眼的“道具”而比后者隱蔽得多。在反腐聲浪高漲的今天,赤裸裸地送錢收錢,難免燙手,而送票收票,既顯得高雅時尚(美其名曰“提高藝術修養”),又不失其經濟價值(可以將票倒賣變現),并且安全可靠(事情敗露可以“不正之風”輕描淡寫),雙方各得其所。 這幾年各地商業演出高價票走俏,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權力消費市場的“繁榮”。權票交易這只“看不見的手”在催生腐敗的同時,也拉高了演出市場的票價。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