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食品保鮮膜事件看我國公共政策與國際接軌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20日 02:22 第一財經日報 | |||||||||
這幾天,在國內對公共安全事件已見怪不怪的麻木中,“PVC食品保鮮膜”激起了不小的震動。 本報首先獨家披露,“PVC食品保鮮膜中的有害物質容易析出,隨食物進入人體后,對人體有致癌作用!”這一報道立刻使PVC保鮮膜的危害性問題引起社會關注。上海市質監局迅速出面表態,將對上海超市使用PVC保鮮膜的情況進行全面抽查,同時將對PVC保鮮膜的安
消息迅速擴散。在衛生部所在的北京,市場及有關部門的關注度已經迅速上升。從目前情況看,“PVC食品保鮮膜”一事,已經演化成了有一定影響力的公共安全事件。 首先從技術層面看,PVC保鮮膜究竟是否有害?據北京市塑料研究所的一位工程師向媒體表示,PVC材料本身作為食品包裝材料是安全的,但在加熱狀態下則可能存在危險。因為PVC是一種硬塑料,要將它拉成透明柔軟的保鮮膜,必須要加入大量主要成分是乙基己基胺(DEHA)的增塑劑,增塑劑在加熱的環境下容易釋放出來,并滲入食物之中。DEHA食用后會干擾人體內分泌,引起婦女乳癌、新生兒先天缺陷、男性精蟲數減少,甚至精神疾病等。 正因為如此,歐洲早在1992年就禁止使用PVC作為食品包裝材料。日本也在2000年禁止使用PVC食品包裝。據世界包裝組織理事會宣布,美國、日本、新加坡、韓國和歐洲各國現已全面禁止使用PVC包裝材料。 既然如此,為什么PVC食品包裝目前在中國市場上還大量使用呢?要探究這個答案,就揪出了問題:中國現行的國家衛生標準有一部分已經過時了。據了解,中國現行的國際衛生標準是1988年制定的。從那時起開始實施的《食品包裝用聚氯乙烯成型品衛生標準》和1994年實施的《食品容器,包裝材料用聚氯乙烯樹脂衛生標準》,都認可PVC可以作為食品包裝材料,包括保鮮膜。 問題看來清楚了,我們的公共政策調整沒有跟上步伐,沒有及時調整。在一些發達國家因為潛在的安全隱患而紛紛停止使用PVC保鮮膜時,我們忽略了相關的信息,或者說我們還顧不上如此挑剔,因此我們的公共政策就表現出了差距。在這件事情上,我們與別人的差距是5~13年。 這算不算公共政策的失職?這樣問可能太尖銳,但不這樣較真可能就發現不了問題,就難以真正有所改進。兩年前的曾席卷國內的SARS疫情,已經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教訓。如果說我們過去沒有意識到公共安全的重要,沒有了解到以公共政策來實現公共管理的重要,那么我們現在應該意識到了,因為學費已經交過了。 不過,從一些媒體的報道來看,在這個問題上,一些部門還是經不起三問,很快就以不清楚來“婉拒”了。 在一個越來越強調公共服務的社會中,在一個公共政策承擔著越來越多責任的社會中,在一個人們對于公共安全需求越來越高的社會中,“婉拒”是不能解決任何問題的,只會導致更大的問題。 客觀地說,由于國內的公共政策及公共服務都在逐漸完備之中,在一些過去沒有遇到過的問題面前,出現一些失誤是正常的,這是系統的失誤。但必須清楚的是,我們接著就必須以較真的心態從系統上來解決問題,堵住漏洞,避免下次再犯同樣的錯誤。 就PVC保鮮膜這一個案來說,至少在兩個環節上存在值得改進之處。一是公共政策的制定體系存在問題。我們的食品安全標準應該隨著人們的認識能力和時代要求發生變化,這方面我們有先進的標準可循,有榜樣可以借鑒,只需要主動與國際接軌就可以了。公共政策也應該與時俱進。 二是公共政策的執行存在問題。在某種程度上,公共政策的執行過程,實際上就是政府實施公共管理的過程。管理之中既包括服務,也包括監管。行業管理或者市場管理,都屬于公共政策的執行之列。在現實之中,國內各地都還是存在不少問題的。 但愿PVC保鮮膜事件成為一個壞事變好事的開始,引導各方面能夠在公共政策的制定、執行中,向著更合乎時代要求的、更有效率的、更以人為本的方向發展。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