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航天科技走進民生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18日 13:46 南方都市報 | |||||||||
社論 昨日凌晨,神舟六號載人飛船完成了全部的太空任務,順利返回著陸。與兩年前的神五飛天相比,神六的進步長足,而與神五時期著意低調的新聞宣傳相比,此次的輿論配合也是異常熱鬧。五天的太空行程,成為國內壓倒一切的事件和話題,國家領導人通話致賀,尋常百姓網絡留言;宇航員的故事,科研人員的故事,以及種種其他的、背后的、旁邊的故
神五的發(fā)射,選擇在十六屆三中全會閉幕后的第二天,神六的發(fā)射,選擇在十六屆五中全會閉幕后的第二天。最尖端航天科技的成就無疑是對盛會最好的獻禮。統(tǒng)觀這一次關于神六飛天的大量報道與輿論,主流聲音或明或暗要集中表達的是這樣層層遞進的幾點:一、中國航天技術取得了重大進步;二、中國即將或已經成為科技大國;三、中國國力大幅崛起。作為一項重要補充,主流聲音一再強調中國之航天努力,意在和平利用太空,而非引發(fā)太空競賽;作為最重要的社會效果,則訴諸愛國主義情緒的加強。 在中國努力崛起的階段,中國緊鑼密鼓迅速進步的航天科技,確為世人所關注。2003年神舟五號飛船成功出場之后,日本即開始重新審視并大幅削減對華援助。此次神六盛況,亦被美日印等國緊密關注。對于中國的這些成績,它們在激賞的同時,也不乏這樣的理解和總結:過去的兩彈一星,現(xiàn)在的神五神六,未來的太空行走與探月行動,都說明中國具備足夠的社會動員優(yōu)勢,幫助它可以側重資源、集中力量在它希望取得成績的領域實現(xiàn)突破。 這些觀點,也顯示出國際社會面對中國崛起的矛盾心態(tài)。因此中國的外交努力重點之一,即在于闡述和解釋中國崛起的和平性質。崛起不帶來威脅與挑戰(zhàn),而只帶來合作與共贏。這是中國無論在經濟發(fā)展上,還是在科技進步上,都一再重申的理論。基于格局,中國在航天領域內同某些國家的合作還有待時日,但在其他具體舉措上彰顯航天科技的和平利用訴求,卻大可作為。有意見強調,為了適應中國的航天進步,對于中國太空發(fā)展的代言,不應由官方全部壟斷,而急需培育民間的研究與解釋,從而提高中國對外界進行政策和意圖解釋的自由度和力度。 更關鍵的,是要讓航天事業(yè)走出抽象與神秘,走向具體與服務。航天領域與太空探索所涉及的種種技術研發(fā)與科學試驗成果,如果能夠不斷轉化應用于民用前沿領域,成就經濟與民生,那必然可以大規(guī)模展現(xiàn)出太空發(fā)展的親善性,大幅度地拉近航天試驗與尋常生活的距離。衛(wèi)星電視轉播、全球衛(wèi)星定位、太空培育食物、無菌手術室……“阿波羅”登月時使用的數碼相機,已經走進千家萬戶;航天飛機的燃料泵技術,成功造出了人造心臟挽救病患的希望。幾十年來,航天技術正是在不斷地表現(xiàn)出服務生活的能量,所以才更被人類所憧憬冀望。 神六熱浪已過高潮,但接踵而來的還有更多太空計劃。中國的航天努力,正給這個國家?guī)泶罅康募夹g積累,也當給中國國民帶來自主創(chuàng)新的熱情。中國要成為一個航天大國,要成為一個科技大國,要實現(xiàn)一次和平崛起,那就應當讓國人和世界看一看,中國的航天進步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為人民服務。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