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國家減債的背后:并非天上掉下來的餡餅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17日 13:57 新華網 | |||||||||
新華網內羅畢10月16日電(記者 任海軍)八國集團財長于6月中旬宣布,減免世界上18個最窮國家(其中14個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400億美元債務,然而附加的政治經濟條件也讓非洲國家意識到,這并非天上掉下來的餡餅。 近年來,由于認識到非洲國家豐富的資源優勢和巨大的市場潛力,同時為了所謂“
反恐”需要,西方國家重新審視了對非政策,鼓勵企業增加對非投資,加強與非洲的政治、經貿及軍事交流,努力搶占非洲市場。西方大國在非洲推銷西方政治、經濟模式及其價值觀念的方式也漸趨靈活。 除減債計劃外,八國集團首腦會議又于7月中旬宣布對非洲增加500億美元的發展援助。盡管這些援助仍有附加條件,但人們能夠明顯感覺到西方大國已改變過去以經濟手段對非洲全面施壓促變的強硬、刻板做法,對非洲重視程度有明顯提高,并表現出對之進行援助、幫助其發展的姿態,不再漠視非洲的發展問題。 目前,八國集團的多數國家都與非洲保持著不同的聯絡機制。美國總統布什于2003年成為首位訪問非洲的共和黨在任總統,美國還制定了《非洲增長與機會法案》。日本定期在東京舉行非洲國家首腦峰會。英國首相布萊爾則牽頭成立了“非洲委員會”,專門研究對非援助,其目的除了借機改善英國因伊拉克戰爭而受損的國際形象外,主要還是為了鞏固其在非洲地區的傳統勢力范圍。二戰后的歷屆法國政府也都極為重視非洲。 但是,英、法、美等西方大國的這些做法,帶有明顯的實用主義和利己主義。八國集團在宣布免除窮國債務的同時,要求它們進一步開放市場,實行“自由”貿易。但西方國家強加的“自由”貿易可以說正是造成近年來非洲不少國家經濟惡化的罪魁禍首之一。 在當今不平等的國家貿易體系下,發達國家一方面大喊貿易自由化,另一方面卻對自己的產品實施高額補貼,并對發展中國家的產品設置各種關稅及非關稅壁壘。其中,發達國家對本國的農產品補貼使得非洲農產品根本無力和西方農產品競爭,而農產品在不少非洲國家的出口中都占有很大比重。因此,非洲國家進一步開放市場無疑意味著,發達國家在減債方面的損失將會通過另一種方式得到補償。 美、英兩國近幾年把非洲視為反恐的重點地區,減債計劃的反恐考慮則主要基于“蝴蝶效應”理論及其在社會學上引申出的“失敗國家”理論。“蝴蝶效應”在社會學界用來說明:一個壞的微小機制,如果不加以及時地引導、調節,會給社會帶來非常大的危害;而一個好的微小機制,只要正確指引,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將會產生轟動效應。 “9·11”事件以后,西方國家認為恐怖主義的一大源頭是“失敗國家”的貧困使得其國民仇視西方,進而演化為恐怖主義。西方國家因此擔心,如果對非洲國家的貧困采取聽之任之的態度,這些國家很可能會成為恐怖主義滋生的溫床。因此,出于自身安全考慮,西方國家再也無法漠視非洲國家的貧困。 此外,實施良政、建設透明政府及反腐敗也是發達國家為重債窮國設置的免債條件,這無疑為發達國家干涉非洲國家的內政埋下了伏筆。而一些頭腦清醒的非洲政治家已經看出了西方國家的真正目的,他們表示,免債與增加援助對非洲國家來說只是杯水車薪,取消發達國家的貿易壁壘,建立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才是結束非洲貧窮惡性循環的根本之道。(完)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