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乃和諧之心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17日 09:05 中國經濟時報 | |||||||||
“魅力城市 和諧長治”系列報道之三 本報記者 曹英 費建法 “不患寡而患不均”,是中國歷代農民起義的最大誘因。因此,在倡導一部分人先富起來之后,國家及時倡導的是全民共同富裕。對長治市來說,共同富裕的主要含義,就是對
建立健全農村社會救助體系,做好農村特困群體救助工作,是長治市委、市政府近幾年的工作重點之一。 為了進一步做好農村特困群體救助工作,進一步加快農村特困群體救助體系建設步伐,從2004年開始,長治市政府主要領導親自率領民政、財政等部門的負責同志,深入各縣區進行了調查研究,經過對各類特困對象的摸底排查,他們發現長治市的農村特困救助工作現狀依然非常嚴峻: 2004年,該市共有各類特困救助對象28304戶、79961人,約占全市農業人口的3.3%。其中:五保對象6893戶7463人,已保對象2171戶2271人;因病致貧的特困戶4452戶17966人;因殘致貧的特困戶3665戶14610人;災民9266戶35894人;農村老黨員4028人。 2004年,全市共有各類重點優撫對象11萬人,其中享受國家撫恤的16524人,另有享受政府優待的義務兵2800人。 2004年,全市用于農村特困群體(含重點優撫對象)的救助資金高達4277.7萬元。其中:五保戶(已保)供養資金支出328萬元;未保五保戶、因病、因殘和因災特困戶的救助資金支出985萬元;建國前入黨的農村老黨員的生活補貼費支出145萬元;重點優撫對象的資金支出2809.7萬元。 面對如此眾多的特困對象和如此巨大的資金需求,長治市政府立足實際,謀劃長遠,從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高度上,進一步加快了農村社會救助體系建設,把更多的特困群體納入救助范圍,并根據本市的經濟發展水平,逐步擴大救助面,適當提高救助的標準。今年該市實施的救助標準是:五保戶:已保的五保對象每人每年1446元;未保對象每人每年360元;因病、因殘和因災特困戶:每人每年平均180元(含物資折款);建國前入黨的老黨員:每人每年480元;優撫對象:各類優撫對象的補貼標準不盡相同,等級較多,仍然執行國家規定的優待撫恤政策。最高的每人每年15640元,最低的也有960元;義務兵優待標準相當于當地上年農民人均收入水平。其中最高的是潞城市,每人每年3500元;最低的是城區,每人每年1000元。 長治市市長杜善學告訴記者:“隨著救助標準的提高,救助線的延長和救助面的擴大,今年全市救助對象(含重點優撫對象)將達到12萬人,占全市農業人口的5%,各項救助資金投入將高達5000余萬元,其中地方財政的投入也將達到1000余萬元。盡管資金壓力比較大,但我們將通過多渠道籌集資金的辦法,確保救助工作的順利進行,從而完善我市農村社會救助體系,切實解決農村特困群體的基本生活困難,切實維護最廣大群眾的根本利益。與此同時,我們將進一步加大敬老院的建設力度,從今年開始,利用三年時間,新建或改建一批功能齊全、設施完善的敬老院,從而把我市的五保供養工作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據統計,長治市目前共有各級各類敬老院53所,設計床位930張,現集中供養五保老人384人,集中供養率為3.8%,他們正爭取用三年的時間,新建或改建一批敬老院,使五保集中供養率達到30%以上。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也許這就是和諧社會最形象的描述。當人們擁有了健康,較高的科技文化素質和穩定而共同富裕的生活的時候,和諧社會也許就會出現在我們的身邊。令人欣慰的是,長治市已經開始做了一些有益而成功的嘗試,相信這樣的一天,我們指日可待。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