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經濟時評 > 正文
 

中國還剩多少舊式集體企業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0月15日 18:11 中國經營報

  作者:蔡未名

  中新社日前報道說,今天的中國集體經濟,處在令人尷尬的地位。起步于建國初期的集體經濟曾是中國經濟建設的重要力量,此后幾十年間,中國集體工業總量始終保持占全國工業總量19%以上的水平。然而,進入上世紀90年代,城鎮集體經濟發展速度開始放慢,近幾年,曾經一度輝煌的集體企業每況愈下,戶數年均遞減10萬戶,從業人員年均遞減200萬
人,東北地區5000戶廠辦大集體7成多虧損,近7成職工離崗。

  國務院國資委官員周放生表示,當國有企業成為

中國經濟改革重中之重之時,同樣是公有制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的集體經濟改革卻相對滯后,甚至連專門針對集體經濟改革與發展的研究文章和統計數字都十分鮮見。在日前召開的“2005年中國集體經濟高層論壇”上,專家們認為,應該為集體經濟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盡快出臺有關法律法規,以法律保障集體經濟改革和多種形式發展。惟有改革,集體經濟才有出路,惟有實踐改革,集體企業才能從衰而盛,重新獲得新生。

  點評:我們的確已經有好多年沒有涉及“集體企業”這個話題了。這不是因為我們對“集體企業”有什么歧視,而是因為經過多年的改革變遷,如今在中國還剩下多少傳統意義上的“集體企業”呢﹖不要忘記,傳統理論對“集體企業”的定義,其關鍵之點是“產權不能落實到個人”。在城市,這種傳統意義上的“集體企業”可以說已近消亡,經過多年來的改制,原來的“集體企業”大多數已改成股份制企業或股份合作制企業,而后者與前者的區別就是大部分甚至全部股權已經落實到自然人頭上。

  現在尚存的傳統意義上的“集體企業”,主要存在于農村鄉鎮,即那些沒有實行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的“村辦企業”或“鄉鎮辦企業”,比較著名的如江蘇的華西村企業和浙江的

橫店企業。它們所依托的是農村的“集體經濟”——在名義上,中國的農村經濟還算是“集體經濟”,盡管農村也早已經實行了“包產到戶”,土地的使用權在事實上已被分割到每家農戶,許多即使沒有實行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的鄉村企業也都實行了承包制,與傳統意義上的“集體經濟”已經有很大的區別。

  從長遠看,主要存在于農村的那些舊式的“集體企業”,將來隨著必然會實行的農地私有化而終究消亡,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盡管現在還有很多阻力,但這一天終將會到來,因為這是市場經濟的規律所決定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如果我們一定要說“集體企業”將長久存在并能發展壯大,那也不是指傳統意義上的“集體企業”,而只能將那些實行改制,其產權已明晰并落實到自然人頭上的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企業稱之為“新集體企業”。

  更多精彩評論,更多傳媒視點,更多傳媒人風采,盡在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歡迎訪問新浪財經新評談欄目。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